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写作活动中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王艳玲 《成才之路》2020,(11):82-83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对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作文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加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走进生活,增加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5.
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同时也为有些报刊杂志上登载的部分优秀作文深感忧虑。而且这种忧虑由来以久。我常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学 ,尤其是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向一个什么方向发展 ?我始终认为 ,真情实感才是作文的生命。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也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提高写作者的思想素养。我们在读鲁迅、巴金、朱自清、张爱玲等大家之作时为什么会落泪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 ,即使随着时代的推移 ,这种“感情”也不会过时。况且 ,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中的写作是学生对自身体验与自我感受的描述,也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日常生活与真情实感出发,加强引导与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才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写作教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为写作的“活水”求“源头”呢?  相似文献   

8.
我校现有学生830人,16个教学班,是一所在全县规模较大的农村乡镇中学。自2001年我校申请加入中语会十五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师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创新写作教学。围绕“农村中学写作现状及对策”这一课题,深入开展研究与实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七年级侧重“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八年级侧重“捕捉事物特征,使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初三年级侧重“加强文学积累,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实验原则是:把创新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营造学生创新写作的空间。作文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写作的目的应为生活服务,写作内容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的文章具有灵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得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可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学生有感而发,抒情而写.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如释重负的享受.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想要收到实效,首先要激发写作兴趣,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其次要注重方法指导,会选材,会修改。  相似文献   

13.
苏明天 《新疆教育》2013,(6):122-123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目标。本文从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阅读模仿,打好写作基本功;生活积累,厚积薄发三方面谈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历来重视"真情实感",似乎有了真情实感,就肯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不可否认,真情实感在中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唯"真情实感"是尊,则难免一叶障目.何况从语言品质上讲,真情实感类表达是一种比较"弱"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浅层面的粗糙思维;从中小学基础教育对语文的学科定位来看,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培养学生应对现代生活所必须的现代语文能力,显然,"真情实感"在达成这些基本的课程目标时是很无力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存在着写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错位.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语文的必修课,是语文考试的“大头”,非写好不可。写作要成功,离不开平常的多读、善思、勤写,而写作本身的过程要做到三点:真、细、新。真。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这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常说,文章要以情动人。这情,就是指真情实感。语文教育老前辈都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他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作…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正>写作是语文的主要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但长期以来的写作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教师采用程序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写作,词语匮乏、缺乏真情实感,大多是千人一面、千文一面。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提出了让学生乐于动笔,用文字来抒发真情实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写作的目的应为生活服务,写作内容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翟玉梅 《成才之路》2009,(25):I0015-I0015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完成这一目标。作文教学就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