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莆田市是闻名中外的三一教发祥地。全市共有三一教祠堂1000多座。各祠堂内都祀奉着三一教的创始人林兆恩的塑像。每年农历七月十六日(林兆恩诞辰)和第二年的正月十四日(林兆恩逝世日)期间,前往各祠堂进香朝拜的门徒信众络绎不绝。据统计,仅今年农历七月十六日那天,当地和外省市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的三一教门徒信众到祠堂进香朝拜的就有50多万人。莆田市成为国内外三一教门徒信众朝拜的圣地,林兆恩也被世人尊奉为“三教先生”、“三一教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  相似文献   

2.
祠堂:家族文化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祠堂:家族文化的中心谢长法祠堂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宗庙,然而,真正的户外祠堂则是始于唐末、五代时期,而祠堂的大规模出现则是在宋代。宋代理学家鉴于五代时士族衰落、谱牒散亡的状况,大力提倡恢复宗子法。宋代理学家提倡立家庙,供奉家族中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  相似文献   

3.
培田村     
李玉祥 《寻根》2001,(4):73-76
一个仅有1000多人的小村,竟然有20座祠堂,5座书院,4处庵庙道观,30多处明清住宅,1条千米古街——这就是有着“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村。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私学形式,对于宋代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书院在宋代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以其完善的设施和组织作为基础的。书院的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学田、图书等。书院建筑最主要的部分包括祠堂、讲堂和斋舍,这是一个书院能开...  相似文献   

5.
《寻根》2020,(4)
正祠堂又称祠庙,是血缘村落规格最高、最具有等级制度的场所,旧时主要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以及族人议事、教化倡学等。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等。徽州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之前,自礼部尚书夏言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向皇帝上疏并建议"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后,徽州祠堂便顺势进入大发展时期,以至出现"郡县  相似文献   

6.
徽州的牌坊     
卞利 《寻根》2003,(1):72-76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区的徽州,自然风光旖旎秀丽,黄山和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都坐落在徽州境内,且文化底蕴丰厚,有数十万件千年契约文书、数千种珍稀家谱和善本古籍,徽州一府六县(即历史上徽州府所管辖的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祁门和绩溪六县)至今还存有包括牌坊在内、号称“古建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等地面文化遗存,令中外学人和游客叹为观止。走进徽州,在古朴村落的田头路口、街衢深巷或民居祠堂门前,我们不时会看到座座造型各异、巍峨矗立的门洞式建筑,有的甚至相连成群,从而形成古老徽州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就…  相似文献   

7.
田友国 《寻根》2013,(5):124-130
古戏台是祠堂的一个要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祠堂为祭祖重地,戏台为祭祖时演戏所用,或作丰收大庆、族老寿庆等之用。观众少则近百人,多则上千人,月光下人头随着鼓点一起摇动。往往台上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看得眉飞色舞。于是,古戏台便成了名著或经典的舞台,连接着千年的历史以及遥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9.
黄利平 《寻根》2014,(5):117-121
壁画是清代至民国初年岭南特别是广府传统建筑上多种装饰工艺中的一类。现存的祠堂、庙宇和民居建筑等传统建筑上目前还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传统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崇拜、传说故事、文化风尚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清代至民国传统建筑壁画多绘制在民间祠堂、神庙建筑头门外墙上方和建筑内墙壁上部。民居建筑上的壁画多在头门外墙上方。  相似文献   

10.
章立  章海君 《寻根》2007,(2):56-59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出中华姓氏的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各个方面,以它的载体—祠堂建筑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以浙江中部几处现存的祠堂为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