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中离子浓度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运动能力。家兔作疲劳性运动时,其血中的[H~+]、[K~+]升高,而[Na~+]、[Ca~(2+)]降低。“内关”穴位注射丹参液加维生素E后,血中[H~+]、[K+]下降,[Ca~(2+)]回升,家免运动时间延长,运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浅析酸碱平衡失调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疲劳性运动过程中,机体代谢将发生显著变化,酸碱平衡失调。血中碱类物质HCO_3~-、ABE 和 SBE 显著减少,血液 PH 值下降。酸性物质增加和碱性物质减少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下大鼠血乳酸值测定,结果表明:运动疲劳时各组血乳酸值均增高,且随着运动疲劳程度的加大,血乳酸是明显“双峰”现象。因而提出了运动性疲劳过程中机体的“应激”理论。  相似文献   

4.
机体运动时,其内环境的稳定性可受到体内外诸多理化因素变化的干扰而偏离稳态,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本文将着重对家兔力竭运动时血中过氧化脂质(LPO)、酸碱度(pH值)和碳酸氢盐(HCO_3~-)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表明酸性代谢产物电离后使工作肌肉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PH下降,出现了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进而使能量代谢和Ca~2+调节发生紊乱,干扰了体内某些生代和代谢机能,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血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降低以及血液PH值显著下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血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降低以及血液PH值显著下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机械脆性和渗透防性增加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们以大鼠力竭性运动的模型,研究长时间运动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血液ATP含量对Na~ -K~ -ATP酶的活力的影响及与红细胞变形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时间运动后血液ATP含量下降:Na~ -K~ -ATP酶活力下降,与红细胞的变形性呈正相关:红细胞膜上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提示: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升高和膜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造成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时间运动导致低血睾酮的可能机制及其干预手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多研究证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病理或生理学变化,其中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常常表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消除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迅速恢复体能和防治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越来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的代谢产物堆积,使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性趋于失调,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酸碱平衡紊乱,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受到干扰,因而使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本文将着重对家兔运动时血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乳酸脱氢酶(LDH)和乳酸(LA)浓度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后补充镇江香醋对消除疲劳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8名日本国士馆大学体育学院在校优秀的男田径运动员,在不同时间(相隔1周)进行两次递增负荷运动,到力竭后即刻,分别补充蒸馏水和镇江香醋溶液,对两次实验进行自身对照.运动后补充蒸馏水为C组,运动后补镇江香醋稀释溶液为V组.并且测试运动员血乳酸、血氨浓度、血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V组与C组在消除血乳酸速率、血液pH值和HCO3-浓度等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清除血氨浓度的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镇江香醋溶液可以加快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速率,提高血液缓冲能力,缓解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从而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恢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在运动健身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正视运动性疲劳的现象,从而选用正确适宜的方法恢复自身的机体功能,以达到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本文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原因及判断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为人们在今后运动健身过程中正确地选用适宜的锻炼方法,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恢复机体的疲劳状态,对指导健身运动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其本质的认识仍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运动性疲劳是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从中枢到骨骼肌细胞、再到细胞内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或这些过程综合变化,都可以造就疲劳。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超量恢复就越明显,一旦超过了这一范围,就会变为过度疲劳。因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科学地判别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正确掌握消除方法,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一、运动性疲劳的判别方法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从机体功能及运动能力表现出的变化。判别疲劳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 1、教学训练观察法运动员在一堂训练课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出现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漠,  相似文献   

17.
人在激烈的运动后,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组织中,人体就会产生疲劳。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社会疲劳。研究现代体育疲劳的恢复,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1.疲劳产生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解释运动性疲劳有七种学说:(1)能源物质耗竭学说。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是高能磷酸物和血糖;(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代谢的产物为乳酸和氨;(3)离子代谢紊乱学说。包括钙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4)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学说。这里的自由基指的是游…  相似文献   

18.
王启荣 《游泳》2004,(3):26-27
许多研究证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病理或生理学变化,其中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常常表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消除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迅速恢复体能和防治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越来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对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和过度训练时引起的血睾酮下降的机制学者们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训练引起运动性低血睾酮的主要原因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多个环节被抑制。由于下丘脑—垂体对睾丸分泌睾酮的调节变化,最终是要通过睾丸组织内睾酮生化合成时反应底物的转运以及酶促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田野  何其华 《体育科学》1993,13(4):68-72
结果提示:急性运动过程中线粒体离子代谢紊乱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 ATP 生成,进而造成线粒体肿胀、嵴破坏,进一步抑制氧化磷酸化,加剧离子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可能是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重要原因。耐力训练通过提高线粒体的代谢机能,改善运动中线粒体离子代谢,以维持其正常形态可能是耐力训练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运动机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1.运动性疲劳开展人类疲劳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其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运动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虽然目前对疲劳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形式产生疲劳的机制是不同的。运动性疲劳是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综合表现。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