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平稳健康地实现城镇化战略的关键问题。文章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与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从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制度障碍及投资问题、高职的内部及外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提出政府功能定位策略、教育资源投资策略及高职内外部教育资源配置策略等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以有效助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践行。  相似文献   

2.
对于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教育投入,一些学者普遍认为总量不足,呼吁持续增加,但对于经费使用效益和投资方向正确性判定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因此,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DEA方法对西部地区(以甘肃省为例)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具体依据,提出优化教育资源投入配置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怀君 《天津教育》2014,(10):15-1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0%左右,实现一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人口的转移必然带来学龄人口的转移,教育资源配置必然随之调整。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抓住城镇化这个契机,做好统筹均衡发展这篇文章,防止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4.
学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需要适应学龄人口变动。未来我国总体生育水平可能持续低迷,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学龄人口下降趋势,受教育人口向城镇集中趋势加大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当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快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充分利用乡村闲置校舍资源,改进办学模式缓解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短期内师资短缺问题,保障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经费投入水平、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以及越来越强调教育资源分配要公平、合理,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如今的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也给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效的教育资源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以及教育资源不能合理地优化配置等,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学生个人享受教育,更是关乎整个学校的教育网络的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效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得出当今教育资源的使用现状,然后找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先后经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学生上学的距离变远、费用增加、教师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大投入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恢复必要的教学点等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盼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优质教育均等化服务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大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也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财政上存在投入规模不足、投资总体配置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同时要优化经费配置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要问题。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部传统农区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河南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间差异十分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认识不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只有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增加教育投入、鼓励教育投资多元化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保障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并推动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前进,目前呈现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聚集的趋势,与之带来的是适龄学童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也逐步向城镇靠拢。城镇化教育水平与农村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简而言之,城镇化教育于农村教育以猛烈的回击。于是,农村教育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以及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带来困扰。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深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中,办学者要摆正姿态,注重效率公平,加大教学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对区域内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当地教育、经济、文化、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客观分析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考量办学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布局调整可能带来的全面效果,从而真正做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促进基础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大彬 《安徽教育》2010,(12):32-34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一方面,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城镇教育资源紧缺状况愈发凸显,城区适龄人口就学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的迁移,农村教育资源存在相对浪费现象,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出现新的不平衡。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需要教育事业与之相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生源、优质师资和教育投入向城镇流动,造成农村学龄人口和教育资源不断减少,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资源浪费、质量下降、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困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虽然城镇化给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但是更大程度地是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城镇化进程中成都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人口变迁对成都教育规划、教育校点布局提出的挑战;城镇化对经费、师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出的挑战;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的非农就业与转移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教育改革提出挑战;城镇化进程中对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教育两个特殊问题提出的挑战。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教育内部无法解决的,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迎接挑战,创造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于农村幼儿园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未将其纳入国家投入体系,而农村实行教育券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券制度可以整合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是以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前提的,教育投资要取得高效率和高效益,首先要解决教育投资的合理分配问题,即教育投资的方向和重点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投资逐年有所增长,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已由1978年的76.23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374亿元,年平均增长15.56%。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由1978年的6.86%增加到1989年的12.76%。在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时期,教育经  相似文献   

16.
浅谈校企联合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规模化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严峻的挑战。研究生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研究生培养环境难以适应研究生质量的要求。首先,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总量不足。投入不足和经费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从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来看,投资不足的状况较为严重,而随着在校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受教育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研究上海市人口流动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发现上海市教育投入与人口流动成正相关关系,上海市流动人口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59%。上海市人口净迁移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15%。人口流动的增加要求上海市加大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同时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上海市对于人口流动应采取限制措施,循序渐进地开放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学龄人口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对农村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给农村教育带来办学效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困境。农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应端正办学理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加大投入保证质量和扩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学龄人口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对农村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给农村教育带来办学效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困境。农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应端正办学理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加大投入保证质量和扩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国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所面临的几个经济问题。概括了大学产权的内涵,完善大学产权应该实行:政校分开;教育投资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明确教育产权主体,落实办学自主权。通过美国实例说明了股份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种十分有效的新型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教育经费的投入必将是多元化的:国家、地方政府和多渠道自筹,且投入方式将是产出拨款和质量拨款等激励性投入。论述了教育资源宏观配置和校内配置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