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课堂表演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特定情境,以师生表演为形式,以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辅助教师的"教"及激励学生的"学"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课堂表演较之其他的教学手段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课堂表演可不拘形式,操作性强。其次,课堂表演可精选内容,时间成本低。再次,课堂表演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形象,感悟语言的情感,进而在感悟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最后,课堂表演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等多项基本素质,符合多元智能理论。  相似文献   

2.
袁慧 《文教资料》2013,(21):30-31
文章以教学《孙权劝学》一课的校级研讨课为例,介绍了这节课的开展情况,并从中获得感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人以渔"不是简单传递,教师应用心经营每堂课,让文言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科学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预设要"活"、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利用要"活"、教学组织形式要"活"、学习评价机制要"活"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营造真正的活课.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改革以后,不少教师都追求课堂的活。然而不少课只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则无所得。如课堂的表演,为很多老师所喜爱,但学生的表演本来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一些滑稽的动作除了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外,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方面一无所获。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那么怎样才算“活”呢?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生态化课堂。学生自由阅读理解,自主体验感悟,自我发现问题,自由表达观点,张扬独特的个性;教师的课前预设要随着课堂的随即生成而推进教学的流程。当然也应是语文味十足的规范化课堂。因为"自由的课堂"不等于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天都是在教学的行走之中,日日走过的课堂应该是也只能是"常态课",而不是表演课,不是展示课。常态课是朴实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当然同时还必须较为扎实。如果教学手段或媒体依然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生动形象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  相似文献   

9.
在高师音乐表演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表演才能。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技能通过表演得到展示。在他们的表演展示中,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变成一种被动的接受,对于音乐的理解,他们的感悟不尽相同,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新一轮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音乐表演课也应该有其新的发展。在高师音乐表演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在音乐中生活,会给音乐表演课带来新的活力和激情。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逐渐走出了单调和老套的窠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屡见不鲜,社会舆论界惊呼"课堂活起来了"。然而,我们用心观察便可发现,这其中有些"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剧本化的表演痕迹,不少新课堂美名其曰"活动式"、"研究型",但其本质仍是"换汤不换药",这种现象在我们初高中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初中英语活动课的开设是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英语课教学形式的颠覆,其根本在于赋予了英语课"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并能将所学基础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和学为己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益于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其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微课课堂主题突出、问题聚集、过程简易,所以有益于激活英语活动课的开展,为活动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具有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特质决定了"教有定规,教无定法"铁的教学定律。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忽视语文课堂规律的改革创新无疑是南辕北辙。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让学生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  相似文献   

13.
郑谧 《考试周刊》2014,(47):121-121
<正>教师课堂霸权指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无视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把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学生,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差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听多了体育"获奖课"、"交流课"、"表演课",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今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失掉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学生更轻松和自由。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清醒地了解一线教学现状,教师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霸权现象仍然存在。本文试对一线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交往霸权现象  相似文献   

14.
薛美红  王世德 《成才之路》2012,(7):14-I0009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数学课教"活",就是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收获。数学课堂的"活",不应追求形式上过分的活跃,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应体现在调动学生勤于动脑,勤于动笔,善于合作。简言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得  相似文献   

15.
1 用形象生动的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胆子大、好动、爱表演的特点 ,在课堂上可开展适当的模仿表演。如《声音》一课 ,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物发出的声音不同 ,每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材 3 4页的插图 )从这幅图上 ,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 ?看谁模仿得最像。学生模仿汽车喇叭声、车铃声、人喊叫声、鸭叫声、青蛙叫声、鸟鸣声……通过学生的各种表演与模仿 ,静止的画面变“活”了 ,知道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可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发声物体的不同。同样 ,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6.
吴丹军 《成才之路》2012,(25):78-78
正今年5月,我开设了一节对外教学研讨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为了让课堂四十五分钟既充实饱满,又轻松生动;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饱含时代气息,我在课前着实下了一些工夫。例如,重点考虑历史情境的创设、相关史料的呈现、历史问题的预设等等,希望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新政",感悟"新政"。一节课下来,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带来的课堂五彩缤纷,如何让课变活,让文本活,让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呢?笔者认为"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个磁石,使教师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科学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预设要“活”、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利用要“活”、教学组织形式要“活”、学习评价机制要“活”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营造真正的活课。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成为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课堂,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洪霞 《黑河教育》2014,(1):34-34
正语文课堂应该多元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感悟,不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中联系生活,就好似在其中种植了一棵常青树,常青之树映绿课堂,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等同于生活,所以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即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