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走近文本,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挖掘利用课中、文本里的生成资源,学生的情感会升华,能力会增强,感悟会加深,教学活动更多姿多彩,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语文教师教授教材文本是为了要超越教材,教师和学生必须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感悟和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物化升华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刘红云 《学周刊C版》2014,(4):149-14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走近文本,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挖掘利用课中、文本里的生成资源,学生的情感会升华,能力会增强,感悟会加深,教学活动更多姿多彩,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是“美”,因此,情感教育、熏陶感染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情感设计要创设情境,激趣提问.调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  相似文献   

8.
名人故事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作为文本素材,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情感教育、文化教育的双重价值: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其还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开发,提升语文素养,使其积极主动地体验名人的成长心路历程,为个人的未来发展选定榜样。本文从小学语文名人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展开探讨,思考如何针对名人故事类文本落实阅读教学,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阮腾雷 《现代语文》2005,(10):71-72
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想象力的教学形式.我们看到当前教育界对对话理论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发现一些教师把教学对话无节制地放纵成学生的主观理解,从而失去文本本身应该具有的原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青 《华章》2010,(12)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只有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才能实现有效学习。语文课程中可以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探究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满"情感、美感、语感",进而让学生们喜欢语文、不怕语文、亲近语文。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体验语文味挖掘唯美细节,把握情感色彩。拿到文本,我们必须挖掘文本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情感点,也就是文本中的唯美细节。以前,我们把有些问题考虑得太复杂,似乎什么都要讲究,什么都舍不得放,导致美文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毫无味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精神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本内涵,用心建造能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对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有所体验,并能有所表现,最后才能有所理解,形成意识.而思想的建成必须由实践来落实,语文教学活动就应该为学生的人格养成搭建坚实的舞台.引导学生真正沉潜到语言中去,既是理解文本的不二法门,也是阅读理解的真正乐趣所在.但是,如果仅限于沉潜到文本的言语中,而不希求再从语言的海洋中漂浮、提升起来,也不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追求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文柳 《华章》2012,(24)
要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出现,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课堂的主角.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则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顺利的情感交流.“教育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往往具有一种魅力,去吸引人,去感染人.教学需要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先生认为:积极和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智力因素活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内涵,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较阅读的方法有三种:在诵读过程中比较能让学生升华情感;在还原中比较能让学生探究文本的本来面目;在替换比较中能让学生对比文本的差异性;在链接比较中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这些都是比较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学周刊C版》2010,(1):61-62
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要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一种亲切感与信任感;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形象和热烈高涨的情绪,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来加强语文文本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催人泪下的好文章。因此,学生的情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文本发生强烈的情感碰撞,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动于心、融于情,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让语文课情满课堂。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是美,因此,情感教育、熏陶感染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情感设计要创设情境,激趣提问。调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深厚的情感,并且恰当地体现相应的情感,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有效地调动情感功能,就能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和学生愉悦对话的平台,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语用价值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在反复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设计教学目标,开展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认知情境,升华情感理解,从而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