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每天到上班、下班的高峰期,路上经常堵车,即使有红绿灯的交通路口也不例外。这天,大伯家的小表弟问我:“哥哥,你说蚂蚁出行的时候会不会‘堵车’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过,好像确实没有看到过蚂蚁堵车。我和小表弟决定做个实验,好好观察观察。第二天下午,我和小表弟打死了一只苍蝇,并把这只苍蝇放在了离蚂蚁洞口一米远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守在旁边,开始静静地观察了。苍蝇被一只蚂蚁看到了,然后,又一只蚂蚁过来了,再然后,陆陆续续好多蚂蚁过来了。但是,它们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撞车”“堵车”或者混乱不堪的局面。我和表弟连续观察了几次,…  相似文献   

2.
我曾听说过一个饶有意味的故事。一位牧师为了让他吵闹不休的小儿子呆在客厅里以便腾出时间看点书,顺手从柜里取出一本旧杂志,撕下了印有一幅世界地图的那一页,再把这页撕成碎片,对儿子说:“如果你能拼拢好这些碎片,我奖给你5元钱。”牧师原以为拼拢好一幅图足足可以使儿子花费一个上午时间。但是,不到10分钟,小孩敲开了牧师的书房:“爸爸,地图拼好了。”对着吃惊的父亲,小孩不无自豪地说:“这很简单,在那页杂志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  相似文献   

3.
nook 《科技新时代》2006,(12):98-99
冬天来了,可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像熊一样冬眠?带着好奇,我决定用奥林巴斯μ740数码相相去拍摄一次蚂蚁。拍得过于入神了,我甚至幻想自己就是一只蚂蚁,并试图以蚂蚁的视角和心理来观察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小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走过来,于是,小蚂蚁钻进土里,只把一条腿露在外面。兔子看见很不解,于是就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小蚂蚁说:“嘘!你别出声,我绊大象一跤!”第二天,兔子看见整窝的小蚂蚁都排着队急匆匆赶路,问是不是又要下雨啊?一只小蚂蚁回答:“昨天有头大象被我们一兄弟给绊倒,摔成了重伤,我们给它献血去。”没多久,兔子见大批蚂蚁又回来了,就问怎么回事,蚂蚁说:“哦,只有一个跟那大象的血型一致,留他一个在那抽血呢。”第三天兔子赶来问蚂蚁:“大象活了吗?”蚂蚁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把它抬回去了,哎呀,真重,腰都累弯了!”大象病好后要告蚂蚁,法庭判决,蚂蚁绊倒大象属恶意伤害,监禁6个月。蚂蚁不服道:“人身伤害罪最多监禁2个月,为何判我半年?”法官说:“人身伤害罪判2个月,绊倒大象为种族歧视罪,追加4个月……”笑话总归是笑话,但是现实生活中小蚂蚁的威力也的确不可小觑哦!  相似文献   

5.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文具盒,这种文具盒有“四怪”:第一,它可随心所变,只要你心中想什么形状,它就变出什么形状;第二,你想要它变成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第三,每个人都要自己去拿文具,比如你正在写钢笔字,不小心把字写错了,你就可以对着文具盒轻声地说一声:“我要胶带纸。”  相似文献   

6.
蚂蚁上战场     
谁都知道蚂蚁是世界上的“小不点”,也许人们不是很注意它,可我,一个喜爱蚂蚁的人,对它的感情可不一般了!蚂蚁的种类很多,有的个头很小,小巧玲珑的身体还比不上一粒米大。可是,不能小看它哦!它的力量之大可是了不起的啊,居然能举起比自己大数倍的物体。尤其是它们那团结一致的蚂蚁精神,更令人钦佩。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大树旁看到一只大甲虫在忙乎着,它在干什么呢?走进一看,原来它正和两只小蚂蚁战斗呢。如此悬殊的个头,两只蚂蚁要对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简直是小鸡碰老虎。这时,只见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另一只蚂蚁,然后就匆匆忙…  相似文献   

7.
防虫两窍门     
陈景胜 《知识窗》2006,(5):62-62
方法一:如果在蚂蚁洞口围上橡皮筋,蚂蚁就不敢从那里通过。根据这一现象,你把厨房里的白糖、蜂蜜、果酱的容器上系一圈橡皮筋,蚂蚁就不敢去偷吃了。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8.
有“情节”的广告格外引人关注。 不信,这就给您介绍三个。 其一。有只蚂蚁,正站在一块巨石上做远望状,突然,他的望远镜中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是蕃茄酱!他于是兴奋地喊了一声:“目标找到了!”随着这喊声,蚂蚁们立刻排起整齐的队伍,并扛起一块大面包“一二一、一二一”地出发,而一旦把面包抬到了蕃茄酱跟前,也就立刻推倒瓶子,让瓶子里蕃茄酱乖乖地流到了面包上! 其二。一只蹒跚而来的鸭子,走累了,渴了,便东张西望,她发现路边有只标有××字样的啤酒桶,就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推倒啤酒桶,“咕咚咕咚”的喝了…  相似文献   

9.
李强 《知识窗》2010,(7):55-55
“爸爸,我可以从你的卡上刷99美元吗?我要买一本书……”“买什么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咱们书架上有。”“那不是纸的吗?”“纸的怎么啦?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读的就是纸的。”  相似文献   

10.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11):23-23
老师:“你的语文太差.我让你把这些宇写10遍.你为什么只写了8遍?”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曾爆出一条难以置信的消息:一名未婚姑娘生下了一个孩子,然而在此之前,这个姑娘既未与异性发生过性关系,又未经人工授精。事隔不久,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又报道了另一种人类生育的奇异现象:一些孕妇在怀孕后期已查明胎儿性别,到分娩时却产出了性别相反的胎儿。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其实在其他生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类似的现象,也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不男不女”的蚂蚁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在对蚂蚁进行研究后,发现蚂蚁中一部分新生的雌蚁总会在生长过程中慢慢变成没有性别的蚂蚁,失去了生儿育女的能力,这曾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不解。后来,人们才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病毒。在雌性幼蚁体内就已经潜伏着大量病毒,它们破坏雌蚁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使雌蚁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变性,这种破坏导致了大部分蚂蚁“不男不女”。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部分“不男不女”的蚂蚁反而使蚁群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如果每只雌蚁都能生育,那么大批的幼蚁需要哺育、保护,还要为蚁群建巢,寻找食物,而蚂蚁社会中专职生育的雌蚁,即蚁后是不参加任何劳动的,那么繁重的工作由谁来负担呢?蚁群的“人口”膨胀无疑会给整个蚂蚁种群带来生存压力,于是大...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个人不小心把一瓶蜂蜜掉在地上。瓶碎了,地上留有一摊蜂蜜。一只蚂蚁见了,迫不及待地爬过去吃。吃饱后,却被蜂蜜黏住,动弹不得。临死前,这只蚂蚁感叹道:"我真后悔,为了一点儿甜头,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受这只蚂蚁的教训,后来,蚂蚁们看见这摊蜂蜜都绕着走,生怕越雷池一步。可有一只蚂蚁偏偏要去尝试,并相信自己既能吃到蜂蜜,又没有任何危险。蚂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人类看来,许多同类动物在外表上几乎都是一致的,而且不同种群之间的同类动物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差别,就好像你从两个蚁巢里随便各捉出一只蚂蚁,然后仔细观察,但你怎么也区别不了它俩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尽管这些动物之间的区别是如此地细微,但它们之间却很少出现混淆敌我的情况,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准确无误地做到这一点的呢?人们通过长期地观察研究,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字典,虽然它外表很不起眼,但与它“结缘”的故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三年级时,我们刚学“近在咫尺”这个词语。“跟着我念:近在咫尺。”老师用木尺指着一个词语给我们领读。我突然发现老师把“咫”念成了“chi”。昨天预习时,字典上明明写的是“zhi”呀!我大胆地举起手说:“老师,‘咫’字你念错了,应该念‘zhi’。”老师头上立即添了几条蚯蚓般的皱纹,好像在问:“你确定?”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下午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一大群蚂蚁在搬东西。想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日记,我便来了兴致,决心观察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搬东西的。我发现地上有不少细碎的干脆面,拣了一些,又捉了几只西瓜虫和蜗牛,堆在蚂蚁窝前,为了便于蚂蚁搬运,我还特意做了准备工作——把蜗牛的壳剥掉,再把西瓜虫放在一只空的蜗牛壳里让它们“四”脚朝天,拼命挣扎,然后蹲在一旁等待好戏上演。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17.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18.
<正>我摘下一片树叶,发现叶柄是中空的。我突发奇想:如果往里面吹气,叶片会鼓起来吗?我对着叶柄使劲吹气,可叶片并没有鼓起来。我大胆猜测:是不是叶片表面有小孔,让气跑走了?我用肉眼仔细观察,只看到了叶脉;我再用放大镜观察,还是一无所获。正当我束手无策时,妈妈提议:“你把叶片放到水里看看。”于是,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飞天梦”,为此,我多次参加学校航天科技研究所组织的纸火箭发射活动。我们先把纸火箭的尾部插到发射器的塑料硬管上,然后移动塑料硬管调整发射角度,最后用力踩塑料瓶,纸火箭就发射出去啦!但是,纸火箭的飞行距离很短,真是愧对“火箭”这个名字!纸火箭啊,你到底能飞多远?你的发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0,(7):33-33
早有预感 母亲:“你不在时。你养的鹦鹉飞走了。”儿子懊恼地说:“我早有预感。昨晚我复习地理时。它一直站在我肩膀上。看来它是在观察出走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