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教育(上)》2011,(21):158-158
张欣精心打磨三年的长篇新作《不在梅边在柳边》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作为年度重点书推出,受到多方关注。《不在梅边在柳边》书名取自《牡丹亭》曲词选段,内容却与《牡丹亭》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张欣的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通过蒲刃、冯渊雷和柳乔乔的爱恨情仇,写出了主流群体社会精英光环下人性的复杂扭曲以及都市人的情感危机和精神危机,折射出人性的困惑、迷茫与自我挣扎。  相似文献   

3.
潘攀 《文教资料》2008,(28):103-105
<牡丹亭>中的梅意象既体现了对梅意象篌的传统内涵的继承.又呈现出其独特性,如非常重视对残梅意象、梅树意象和梅子意象的运用,其中对梅子意象的运用其渊源可回溯至<诗经·召南·揉有梅>,以上均体现出汤显祖在运用梅意象时手法的丰富多彩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论《牡丹亭》的人物格局和矛盾冲突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娘是<牡丹亭> 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_择偶自由-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一生是不幸的,科举考试因首辅张居正滥用职权,而两次落第,尝尽了女儿、大弟、儿子先后夭亡的人间之痛.汤显祖又是幸运的,从师罗汝芳,又结交了李贽和达观等朋友,在良师益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戏曲理论.他的创作中"得意"之作惟有<牡丹亭>.<牡丹亭>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摽有梅>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其中关于"探"的注解,无论是<诗经>经典注解家还是现代学者都未能还原"摞"的本来面目.本文通过对<摽有梅>的汉语语法和文本语境分析,对<摽有梅>中"揉"的注解进行了考辨,认为"揉"应该当"树梢"讲, "搡有梅"应该为"标(標)有梅".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杜丽娘慕色还魂>是较为原始的杜丽娘故事的话本,汤显祖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作了艺术加工,创造了<牡丹亭>,突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一成就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杜丽娘形象的再塑造,但<牡丹亭>对话本中柳梦梅形象的几点细微改动,对突显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柳梦梅名字的来源、柳梦梅的身份、柳梦梅的阳则之美及其热衷功名和干谒权贵等几个方面,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细微差别,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的再创造进一步突显了作品"以情抗理"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情至爱"的呼唤和赞美.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在《生命清供》一书里提到一个国画理念:"不离亭子,不在亭子。"意思是说,"画"离不开"亭子",但表达的真意却不在"亭子"本身,而在寄寓的生命意蕴上。这一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颇有启发,我们不妨借此化成"不离亭子,不在亭子,为了亭子"的"亭子理念"。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亭子理念"呢?  相似文献   

9.
高敏 《文教资料》2008,(31):7-9
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方面是因为其含蓄隽永的曲词,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这种不顾一切冲破"礼"的阻碍热烈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牡丹亭>中,作者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天理("人性"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即作品中所谓"至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也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与理的冲突便构成了贯穿全局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11.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老师不在的时候清晨,校园里书声琅琅。无论经过哪一间教室,传来的都是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你仔细听,在这一片和谐的朗读声中却生出了许多的不和谐。"你的数学作业交了吗?""又没完成英语作业?""昨晚我和老爸玩了个游戏……"这阵阵的吵闹声来自六(1)班教室!看看吧,教室里闹哄哄的,就像架在火上的一锅开水,翻滚着、沸腾着。有的同学边补作业边和同桌讲小话;有的同学书包都还没放下就飞到各处找同学聊  相似文献   

12.
都说苏东坡"诗里有画,画里有诗",这也是苏轼作为伟大的画家和诗人的完美结合.在初中语文第一册里有一篇丰子恺的<竹影>也体现出了一位画家的风采,文章中处处体现出画家的笔触.  相似文献   

13.
一城之惜     
<正>它以一身素雅的打扮安然坐落在一个叫江南的地方,在自己的岁月里,将日子过得清淡如水。它用小桥、流水、人家、长廊筑起一场梦,在太阳的升起又落下中幻化着自己的模样,讲述着自己温婉的故事。苏州,这个平凡的小城,以它自己的方式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缓慢踱过。在它那小小的胸膛里,流淌出了一曲醉人的《牡丹亭》,在悠长的巷中缓缓回荡;流淌出了修棕棚、弹棉花质朴的声音,在某个角落,有个老者独自守候着;流淌出了如水的歌声、一串串越过青石板的车铃声……  相似文献   

14.
简静     
<正>初秋的清晨,翻阅吴冠中先生的画。画上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用笔极简极淡,画上大面积的白色是粉墙,黑色的线条勾勒飞檐、门窗、乳燕、春柳、水中柳树的倒影。只用黑白两色,表现出东方文化的意境之美。宛如一首小令,干净、简静之极。杏花春雨里,去看苏州博物馆,这是大  相似文献   

15.
<正>我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那时的我特别嘴馋,无论外婆把零食藏在盒子里、箱子里、楼上还是楼下,都会被我找到,然后偷吃掉,因此大家都叫我"小馋猫"。而且每当我看到别人吃东西时,总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看。有一次,我在外婆家门口看到一个阿姨斜倚在门框边嗑瓜子。我满脸疑惑:这是什么东西呀?长得黑黑的、扁扁的,里  相似文献   

16.
(投影演示<牡丹亭>四枚特种邮票.同时播放昆曲<牡丹亭>的音乐.) 师:同学们,西方最著名的古代戏剧家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明朝,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  相似文献   

17.
赵洁 《保山师专学报》2004,23(6):45-48,70
分析沈从文在<边城>里描写的湘西世界,进而剖析沈从文的写作动机,揭示出小说<边城>强烈的象征意义.围绕小说<边城>所描写的环境、人物以及文字后面的隐喻,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边城>的文化意义,即小说<边城>充满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与理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性问题,探讨了发生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这一冲突在该剧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中的种种体现,从而揭示出<牡丹亭>所具有的时代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