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着重从最终价值目标、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最大优越性、根本要义五个方面,揭示和论证了“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呈扩大之势,这是共同富裕这个动态、渐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小平的“共富”理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 ,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可贵成果。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其思想认识也曾出现过偏差和失误。毛泽东的探索 ,为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允许部分先富、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大政策” ,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毛泽东把共同富裕作为立国执政的根本目标;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继承、发展和超越了毛泽东共同富裕的思想,开辟了一务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先富、后富道路上,突出解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可贵成果。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其思想认识也曾出现过偏差和失误。毛泽东的探索,为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允许部分先富、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多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地阐述了先富、后富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群众奋斗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建国以来我们有过重大的失误。是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胆识,明确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共同求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构思,是邓小平同志分配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强国富民,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新构想。这一构想的内涵由社会主义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应允许部分先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共富三个命题所构成。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生产力特征、制度特征和政策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一、“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提出 在经济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从战略上考虑,必须分步实施,逐步实现。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指出:“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要一起富,一步富是不可能的。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新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其共同富裕观的核心内容,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为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实践.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首先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说明他的经济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联系.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在1992年初的南方讲话里,他再次重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思想就是从以上的理论中引申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所有制的经济结构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证,主要内容有:发展个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发展外资企业,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搞活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宪政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成果,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宪政理论与实践探索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之后,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可以看到,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之后,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可以看到,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之后,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所在。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借鉴西方的民主理论,就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作过这方面的探索,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认识,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上都出现了失误。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角度,重新对"五四"时期在民主理念和传统文化上的认识失误进行了解读,目的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作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丰富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和“个人品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构邓小平理论大厦的基石。认真地考察社会主义本质论产生的历史过程:澄清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有所特指及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重要特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会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可以跨越发展的。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历史通道;3.实行科教兴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关键战略;4.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际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家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34-135,1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原则。对效率的价值目标追求,使得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对公平的价值目标仅为"兼顾"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悬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决定了贫富悬殊解决的必需性。面临这样一项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行动的纲领入手,制定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社会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审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性、时代性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了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基础,从而表明了邓小平理论具有的开放性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质的飞跃,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司法保障,同时司法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保障。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的最佳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