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孙老师说     
小强是个10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和许多父母一样,有着“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严格管教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懂事、听话,长大了有出息。他们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愿意听听专家的看法。 小强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否则,老师不喜欢,妈妈也要骂。小强尽管有时也淘气,但总得来说,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小强的妈妈:小强是个好孩子,但胆子大小,自信心不强,性格也比较懦弱。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注意引导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  相似文献   

2.
自己的灯     
我们做父母的,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孩子小时候的事情。即使他们长大成人了,他们儿时的天真、稚气和憨态,永远都是我们最喜欢回忆的。女儿小时候抱过的布娃娃,儿子小时候滚过的铁环,我都保存了很久很久。后来一次又一次搬家,才慢慢淘汰。孩子小时候的故事,他们自己也记得最清楚。比如和儿子一起捉蟋蟀,他直到大学毕业了,一提这事,还跃跃欲试。和女儿去郊外采野花,那种对于美的感受,一直被她认为是童年时代最富诗意的活动。以后她长大了,她曾说过:“我长大了,还常常想,如果每个人都有大自然做第一位老师,又有一位温情、慈爱的父亲做生活的向导,…  相似文献   

3.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4.
小华: 你好! 去年夏天我回国做研究时你问过我,孩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对他长大以后情绪情感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想,这封信就简要地谈谈这个问题吧。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半日制的教会幼儿园里做兼职老师。记得我那个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名叫迪雅。迪雅是一个非常胆怯、安静的孩子。她在上我们这个幼儿园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也没有机会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过。上幼儿园以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指导思想十分不同。美国的父母更注重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在选择中,能养成自理的能力。当他长大后,能从容面对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人做出的什么样的选择,就是在描绘他(她)的今后的人生。当孩子“早恋”时父母怎么办?我朋友秀——一  相似文献   

6.
我已经长大     
北方的候鸟又一次飞来 ,河岸上的小草又一次穿上绿衣。那情景 ,就像我在幼儿园里所看到的图片一样。我抬起头来仰望天空 ,似乎觉得童年对我来说已经越来越远了。我带着惊奇离开摇篮 ,走出父母共同为我建造的温室。我知道自己早就不是一个整天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看看自己豆芽般的身材 ,脸上不知什么时候种出几颗“青春痘” ,我为自己的长大而惊奇而焦急 ,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好在一天天过去的日子里 ,独自去寻找长大了的我。的确 ,我长大了 ,长大了的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父母眼里 ,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但在一些孩子面前我又是一…  相似文献   

7.
贾庆文 《海外英语》2006,(12):34-35
当我四岁时,我把父母的胡桃木梳妆台上咬上牙印。他们没有看到我做这件事,但一次被发现了,他们并没有责备我。相反,40年来母亲充满深情地将牙印上的灰尘擦去。当我长大后,我问她为什么她从不将梳妆台的表面整修一下,她说,“我只是不想这样做。”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能够完全理解这种情感。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情是人生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我的长子阿利屋夏如今20岁了,在外面上大学,但他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记在我们房子里外到处都是。当他长大以后,我完成了使他长到门框边框的职责。偶尔我让他在靠着门框站立,测量他的身高,然后让他蹲到我们当…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当父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时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用诚意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与孩子接触等于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很重要也很快乐。孩子们由此也会得出结论:老师很喜欢我。不需言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尊重,自己有价值,自信心会逐渐形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老  相似文献   

9.
正彤彤上小班时,我常常牵着他的手送他去幼儿园,安顿好之后微笑着跟他说"再见"。每次他都会用乞求的口吻对我说:"妈妈,下午要早点接我噢!"是啊,孩子在幼儿园一待就是一整天,幼儿园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和老师相处的时间也很长。那么,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度过怎样的一天呢?幼儿园对孩子有怎样的教育是家长所期待的呢?我想每一位家长都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所期望的东西也千差万别,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要知道孩子再小,可他们也是人,也有尊严,只要他们能听懂好赖话。切记,从那时候,他们听到的父母评价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对他们的尊严、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父母,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都不会"教"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他们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缘故吧。孩子小时候,是百般的娇惯,使孩子养成一种怪癖性格。一旦孩子长大,无从收拾,这时也就没了主见。看别人的孩子如何做也硬叫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不听话,见别的家长如何管,自己也如何管。总觉得,反正我是家长,孩子就得听家…  相似文献   

11.
正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后,常常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结果双方总是以"大呼小叫,暴风骤雨,两败俱伤"而告终。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一些育儿书籍,对孩子的了解也更多了,这才渐渐意识到,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有一样的紧迫感而已。他们在按照小孩子自己的时间表生活,而父母则是按照成年人的时间表生活和做事。难怪经常会出现"你越责备,孩子对你的话越不理  相似文献   

12.
长大     
小时候,曾问父母,什么是长大?他们说我现在就在长大. 小时候,曾问父母,为何姐姐能穿漂亮裙子,梳好看发式,化美美的妆,而我不能?他们说我还没长大. 现在,问父母,我长大了吗?他们说我还在长大. 现在,问父母,一定要满十八岁才算长大吗?他们说不是. “那怎样才算长大?”“问你自己的心.”问我自己的心? 长大是什么?是看着镜中自己越来越高的个头,床上越来越大的衣服,地上越来越长的鞋子?  相似文献   

13.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 我是一位面临初中毕业的学生。小时候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了,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现在长大了,被父亲接到他身边上学。可是,有一件事总令我烦心。父亲找了个老婆,也就是我的继母,他们  相似文献   

15.
本刊的创刊宗旨是成为育人者的帮助,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父母和老师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格,从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培养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本刊目前关注的儿童群体为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过正确的教导拥有健全美好的品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独特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小的时候,父母亲分居两地,我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的。世事真有惊人的重复!我们夫妇分居两地,我的孩子——赵小佛也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我要从心底里喊一声:感谢你,幼儿的第二个母亲! 小佛出生五个月,就进了托儿所。当时,我没奶水,托儿所的阿姨们不厌其烦,一天数顿为他调制奶糕。小佛四岁进了幼儿园。这孩子生性好动,非常调皮,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不胜其烦。小佛班上的老师对孩子的爱抚、教育,真让我们这些作父母的自愧不如。她们循序渐进,动情善诱,因材施教。小佛喜爱画画,老师就注意培养,只要小佛较认真地画了一张,老师就把画贴在墙上,让孩子  相似文献   

17.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幼儿园不教课 日本幼儿园就是玩儿,根本不上课。日本幼儿园面积再小,也要开出一片菜园,老师带着孩子种菜。日本绝大多数父母自己在阳台上种菜,他们不觉得孩子种菜脏,每当孩子把收获的菜送给父母时,父母会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点滴     
教学点滴小时候,父母疲于衣食,是学校的教育把自己塑造起来。我十分敬仰自己的老师,他们犹如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长大后,我也成为教师,而今已在讲台上站了10年。我一直努力,希望自己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孩子小时候往往什么事情都会抢着做,扫地、洗碗,等等。但他毕竟年纪还小,什么也做不了,所以父母常常让他做。可为什么等孩子长大了能够做了,却变懒了,什么都不愿做了?我想,其实孩子天生是积极、勤快的。他一睁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到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他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着做什么。只是后来成人一次次的干涉和包办,才使他渐渐变懒了。有件小事给我印象深刻。那时,我刚结婚,在公公婆婆家吃饭。小侄子也在,他刚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在小学生中间流行玩一种恐龙,只要你装上配好的发条,它能迈动双腿往前走。公公在接侄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