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晏青 《现代视听》2011,(9):34-36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动摇了西方媒体的新闻根基,是西方媒体对新闻价值的错误认识的一次集中爆发,更说明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一种祸害。我国应该要引以为戒,从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体制、正确认识新闻自由、发挥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路径出发,避免此事在我国的发生,以更好的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西方新闻法的产生及内容的探索和分析,指出我国应当借鉴西方的新闻立法中先进的思想、原则和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是中国新闻法立法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证.这不仅是维护现成的新闻法律关系和秩序,同时也是促进新的新闻法律秩序的建立和中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是澄清“喉舌论”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功能,牢固树立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观念,激发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澄清“人民性高于党性”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新闻工作的原则性。三是要澄清“新闻商品化”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产品不能商品化”的观念,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要澄清对西方“新闻自由”存在的糊涂思想,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树立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开与新闻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文 《新闻前哨》2008,(12):33-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公开从涓涓小溪到浩浩潮流,并走上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新闻发布从星星之火到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进而开展形式多样、蔚为大观的新闻发布活动.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进程中相伴相生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5.
思想上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理念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新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闻自由的理念,即必须让不同的观点与新闻来源形成一个"思想市场",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这种理念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写作中始终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客观性原则.我国体育新闻理念受制于我国新闻事业整体的性质,即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中国体育报道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西方体育报道客观化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输手段的不断现代化,新闻活动正在越来越广泛而又深刻地介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无论是从保障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保障新闻活动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的有序介入来说,都应该把新闻立法问题提高到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地位。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李蕊  周婷 《新闻传播》2010,(3):46-47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新闻法规、条例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建国后三部分。要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也可以从这三个时间段切入。由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法制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社会因素,内容太过庞杂。因而本文主要以新闻法制的核心——新闻自由为基点,来探讨中国新闻业从古代到现代对新闻自由的艰难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萍 《青年记者》2003,(12):49-50
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  相似文献   

9.
王志强 《新闻世界》2013,(10):256-2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允许有限的几份报纸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试点,而后是将新闻传媒列入第三产业,其后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将新闻传媒推向市场,进而推上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又通过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新闻传媒资本运营的发展,这构成了我国推动新闻传媒进行经营管理改革探索的主要轨迹。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政策进行梳理,探析了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0.
任奎菊 《青年记者》2012,(11):19-20
实现新闻法治化,一方面是对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层面的明确.一切新闻活动都应该在法治化的环境下展开.从我国现有的有关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出台一部全面具体的新闻法已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新闻法治化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证 新闻事业必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戈公振是新闻事业的卓然实践者和新闻学研究大家。他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出发。坚持以“自由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价值取向,倡导新闻自由,把西方的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当时最高水平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第一个从平民角度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报刊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新闻自由观的阶级性与虚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人由于对西方社会及其新闻事业知之不深,认为西方是新闻自由的乐园,记者是“无冕之王”,可以为所欲为,想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新闻媒体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受任何约束,想传播什么就传播什么。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这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及其新闻事业的极大误解。 新闻自由的口号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当时,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出现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同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日趋尖锐,为了争夺权利的需要,资产阶级呼唤着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伴随着新闻传播活动本身内容、形式的不断变化,同时也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权利渴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资产阶级提出新闻  相似文献   

13.
磨胤伶 《青年记者》2020,(12):32-33
当今新闻产业发展迅速,新兴媒体在增强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有些人对新闻自由理解的偏差。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代表西方新闻自由观的"第四权力"学说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进行比较,以明确新闻自由之本质,探索新时期我国新闻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析了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来一番变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真正按照新闻自身的规律办事。而新闻改革的关键就是新闻自由,要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摆脱僵化思想的影响,保障新闻工作者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更好地为社会尽职尽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该是自由的事业。宪法明文规定了“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体现和运用。它包括记者采访写作的自由、新闻传播的自由和批评监督的自由等若干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密切相关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然应该享有知情权、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也迅速壮大,新闻传播事业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正如名记者梁衡所言自从有新闻以来,职业道德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近些年来,我国的新闻业不断出现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侵权新闻以及虚假广告等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损害了新闻记者的形象,究其原因,是少数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无视自己的社会使命和道德责任,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贪图小团体和个人私利造成的,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区别新闻法和《新闻法》入手,阐述了我国虽然没有一部较为系统的《新闻法》,但新闻活动总的来说已经有法可循。文章接着对标榜为了保护"真正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新闻法进行理性批判,在对我国新闻立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的新闻立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并给出了《新闻法》出台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革命,全球化等,使得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形成了地球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新闻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新闻的变革和发展速度,都是极快的。而作为新闻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新闻编辑,受到的关注度也是很大的,新闻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的发展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代表着我国文化建设的程度,因此人们普遍关注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与变革,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究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耿全叶 《新闻传播》2013,(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新闻业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记者是新闻的记录与传播者,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是广大记者推动起来的,努力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名记者是新形势下做好新闻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