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作者以诗歌的笔调和清丽的色彩,用火热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五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五个段落五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值得读者去解读。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草图这一段第一句从点上描绘。(1)用"偷偷地""钻"写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有口皆碑的写景短文精品,七百余字的窄小的篇幅.通过作者细腻无比的描写笔法,将读者不知不觉地带入了一幅极其和谐的春景图中,给人以无限浪漫的春光享受。《春》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它通篇流露出的极其和谐的写景特点。事实上《春》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应为: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感情,教学核心点在各篇文章中具体表现为: 一、《春》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五幅春景图,抒发爱春之情 1.通过对五幅春景图的描绘,表现春天生机勃发、温馨灿烂的特点。与众多绘春、颂春的文章相比,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抓住人所熟知的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的特点进行描摹、抒写,形成五幅各具有情态的画面,从不同侧面突现春天的特点,从而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春草图抓住春草柔嫩和生命顽强的特点,进行描绘,突出其柔软可人又充满活力的特点。春花图抓住春天花多、艳、甜的特点,突出春天的繁荣似锦和生机盎然,又由此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的情形,展现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前景。春风图则通过想象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又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从侧面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被选作初中语文教材的《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以富有浓郁诗情的画笔,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春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全文不过七、八百字,却贮满了诗情画意。读着这优美的文章,令人仿佛置身在美的航道中。《春》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呢?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作者将他热爱大自然的深情凝聚在笔端,融情入景,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春》是人教版(2001年6月第一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朱自清抓住春景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是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春”是一个写俗了的题材,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春色所惑,写下了难以胜数的绘春饭春的诗文,然而,台湾著名散文家罗青在其名作《瞳画册子》中,还是给我们绘就了一幅春意盎然、让人耳目一新的春是图,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小小的惊喜。盎然春意来自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致细腻的描绘,包罗万千春是春色,制成了三月阳春的精美画册,从“小溪游鱼”到“柳岸微风”,再到“园林喷泉”,一开篇,无边春景鱼贯而至.令人目不暇接;“雀翅下”有蓝天白云,“黄狗小眼中”有蝶舞花丛,变幻的视角中春色别具情味;山泉卵…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8.
    
角度之一赏图探美全文共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五幅图画,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美好的感受。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2.每幅图画各抓住了被描写景物的什么特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进行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各幅图国描绘的角度有何变化或特点?三、由所描绘的几幅图画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路。四、仿写。仿照本文写法,选取一景,描绘几幅图画。例如写日出,可以“日出前——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为顺序,描绘四幅图:山睡图、朝霞图、日升图、晨曦图。  相似文献   

9.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艺术珍品,语言简洁明快,写景形象生动,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用充满情感、诗意盎然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百花竞放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歌颂生命、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相似文献   

10.
颂春     
活动目的 :1 通过画春、颂春 ,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活动准备 :1 老师准备《春之声》钢琴曲 ;2 学生准备水彩笔和画纸 ;3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 ,查阅春联。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师 :春天的景象 ,同学们都很熟悉 ,谁能告诉老师春天在哪里?生 :池塘边……小河里……草地上……师 :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呢?(板书 :颂春)二、听音乐、绘春景1 伴随着《春之声》圆舞曲 ,学生绘春天美景 ;2 学生自由离座赏画 ,评出佳作 ,贴在黑板…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见景山学校实验教材第六册)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怎样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理解能力进行讲读,我是这样设想的。 一、从篇入手,给学生一个整体画面印象 在学生根据课后作业进行了预习的基础上,讲读开始,即引入课题。“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春光明媚、春风拂面、绿满天下、草木花卉竞相开放的景象;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古往今来,不少的画家诗人用自己的彩笔尽情地描绘春天的景色。”随着导语的展开,教师出示一幅彩色春景图:远山近水,花木葱茏,和风细雨,牧笛横吹……与课文描写  相似文献   

12.
五月的诗意     
五月,一个风清云淡,生机勃勃的季节。独眼龙我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到处是鸟语花香,到处是姹紫嫣红。也许是受这大好春光的影响,我在最近阅读学生自由来稿时,格外留意了有关描写春景的章,同学们在作中,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之图。首先映人我眼帘的是湖北随州曾都二中冯坤璞同学的《春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春》的教学目标定为: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倡个性化朗读;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热情。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对于《春》作了一次审美教学的尝试。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感知《春》的美情美意《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  相似文献   

14.
不少教师上《春》这一课时,都喜欢用《春天在哪里》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导入讲解,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勤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描写春景的句、段,然后互相交流,反复朗读,充分领略春天的美,并力求使学生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歌曲中重要的一句:“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忽视了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备课、讲课时仅仅以景色为基点,却恰恰忽略了无处不与春…  相似文献   

15.
在古诗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1.领略意境美。“美”蕴含于古诗的字里行间,如《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春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望庐山瀑布》则勾画了...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下简称《秋》)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虽选取物象有相同之处,春秋之别,格调却迥然不同。春有春的欢快、喜悦,秋有秋的凄清、悲凉。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几幅春景图,生机勃发,使人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秋(牵牛)花、秋(槐)树、秋草、秋蝉和秋风秋雨,描绘得哀婉忧戚,让人陷入无限的眷恋、落寞、深沉之中。学生对《春》文中透露的赞美、喜爱之情是容易体味和接受的,可要把握好性格忧郁、内心压抑不堪的郁达夫通过文中的秋景而透露的落寞、孤寂之情,就不是太容易的事了。可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二文景物描写中的“共同”物象,比较赏析,对于稍懂世事的大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17.
【片断】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作者以其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你能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请大家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生1:我选春草图,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2:写春草的还有“浅草才能没马蹄”。生3:我选春雨图和春风图,诗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生4:写春雨的诗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5:我选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6: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春》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全文短小精悍,仅731字。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和歌唱了春的创造力以及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春》(《初中语文》第一册),是一篇以春景为审美对象的优美散文。它是那样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我们的心灵。每教一遍,都有一种新鲜的感受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它运用了描绘的方法,艺术感染力特别强。 描绘,不是实录,不是说明,也不是逻辑的推理与判断,而是一种形象思维,一种形象化的艺术方法。如果我们去写一种事物,或去写一种境界,要做到形象而不抽象,抒情而不枯涩,充实而不空泛,鲜活而不板滞,含蓄而不浮浅,流动而不静止,洒脱而  相似文献   

20.
王恒娟 《现代语文》2006,(8):115-115
春天来了,但是,春天能看得见摸得到吗?能感受到亲近得了吗?春天到底在哪里?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学习现代名散家、诗人朱自清的《春》,你会徜徉于美的春景中,领略春的无限生机;你会感受到作家布局的精巧,体会何谓新颖;你会享受到语言的魅力,自觉醇香满口。《春》,是一首鲜灵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曲赞美的歌。全身心投入,你会有美猴王进水帘洞,别有一番洞天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