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红玲 《新闻世界》2014,(4):188-189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特性,总结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的打造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品牌营销过程中。了解移动互联网营销特点,成为企业在市场立足的着眼点。为此,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现状的分析,对推广方法、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现代产品的核心内容,一个成功的品牌营销战略可以带动企业整体销售量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进行了阐述,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策略与建议,并结合当今主流企业的先进营销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应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袁雪子 《新闻世界》2014,(10):142-143
随着移动终端使用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营销也在不断发展,而在移动和触摸界面,创造性的营销内容是互联网大背景下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社交图片网Instagram开始了个性化品牌商业活动,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广告创意浪潮在社会化网络中凸显出来。本文从Instagram上的品牌运营个性化传播角度出发,探索移动时代下品牌营销的个性化,以期能为移动营销研究提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早已从一款基于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转变成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平台,即逐渐从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演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O2O闭环的重要手段。微信支付创新地融合社交性与实用性而成为打造这一闭环的微信核心功能。"滴滴红包"依托微信分享平台和微支付进行营销传播,通过用户"抢"的参与行为,获得持续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微信"滴滴红包"营销传播特点,探析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分享行为的实质以及区别传统网络用户分享的内在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我国出版发行业基本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带来营销模式的变革,新型营销模式不断向出版发行业延伸,驱动出版发行企业改革经营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出版发行业整体规模继续扩大,发行方式更加多样,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意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盈利不明朗、宣传推广与销售脱节、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郭光 《编辑学刊》2021,(2):97-10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式的营销环境.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产品营销结构内容,进一步指出优化出版产品营销结构对出版企业的意义,即优化产品营销渠道、重构产品供应链和实现跨界营销模式;并对出版企业如何实施这一优化提出三点建议,分别为实行全网多维营销模式、基于客户需求的精准营销和反推营销流程以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崭新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如何更好玩转移动互联网这一崭新的营销渠道,将会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从2011年开始呈现出井喷的景象。从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浏览到APP应用,再到定位生活服务,至目前的SOLOMO概念,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渗透到了生活的每处。崭新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双11来看,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等电商移动端订单均超60%,势头之猛超乎想象。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爆发为电商移动化起到了催化作用,据统计,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支出增长了90%。在面对移动新常态时,企业需重新审视移动营销环境,对移动媒体而言,占据流量入口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2,(12):177-183
互联网令营销拥有数字基因,整个营销生态系统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随着全媒体时代的真正来临,数字营销己然成为广告主全媒体营销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传统广告主及时把脉数字营销新趋势,从而实现媒企共赢成为媒体和广告主共同的愿景。自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开始增设"中国网络领军品牌联合推介会",并延续至今。"中国网络领军品牌联合推介会"增设的初衷旨在建立媒企之间最具实效的沟通平台,实现媒企之间最具规模的高端会面。本期专题将再次呈现推介会上每家参展网络的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接受这场头脑风暴的洗礼。  相似文献   

11.
刘薇 《出版广角》2014,(12):82-83
文章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对移动广告、微博营销、App营销以及O2O营销进行分析,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版营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搜狐world"营销大会于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年度营销盛会,搜狐world大会在过去几年系统地探讨了门户垂直化发展,互联网媒体影响力重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话题。此次"搜狐world"营销大会,以"品牌广告新落点"为主题,搜狐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搜狐公司广告营销副总裁崔莉莉、搜狐网总编辑吴晨光、搜狐产业媒体中心总经理周松、以及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阮京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等专家以及营销行业人士出席,对网络营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此次大会,搜狐在互联网媒体平台、移动多屏平台、大数据精准广告营销系统等层面的多个看点,尤其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艾勇 《声屏世界》2012,(1):181-182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广告主和代理公司的灵敏嗅觉,他们试图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一场场有针对性的、高投资回报率的创意营销活动。一边让用户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乐趣,一边达成完美的移动营销。这一切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品牌营销是企业的刚性需求。一个企业如果想长期持续发展需要走两条路,首先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其次是不停地做产品的创新,进行产品差异化。长远来看,品牌营销的需求在中国一定会越来越普遍。以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将互联网作为销售平台使用,动辄谈精准营销、效果营销.而把品牌建设费用投入到电视,户外等媒介上,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然发生变化,中国网民如今已达6亿,未来会更多,在全民都上网的情况下,互联网则成为大众传播的媒体,这使它具备了承载品牌传播的价值,因此,企业的品牌营销也将朝互联网媒体转移。眼下,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其显著特点是媒介多元、内容充沛。以数字化技术衍生出的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诸多新媒体形式,正在剧烈地改变着传统媒体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微博、微信、微视等多种微媒体平台成为主流,世界变成了手持的世界,人们大步跨入崭新的微时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催生了营销领域的变革,微营销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宠。本文将对微营销的定义、受众和优势进行解读,并提出微营销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八大重点。  相似文献   

16.
橙沙 《声屏世界》2011,(1):117-118,116
大众传播已经终结,进入微传播的时代,而手机则是一个看似很小却蕴含着巨大商机的终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营销新趋势,将给营销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移动互联网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美国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大摩)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Meeker)表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正初步取得成效,该产业的市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巨额的广告费用投放只能择其一二有的放矢的话,移动互联时代营销的革新便是一举两全之得。一全在于一笔费用可以触及不同媒体不同层级的受众;二全在于沟通互动不再受时间空间所限,在线用户一网打尽。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突破口是什么,你找到了吗?越来越多地听到身边的朋友提及移动营销以及对于这个新媒体营销表现出的各种好奇,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11.22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互联网时代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科技期刊在出版模式、出版流程、评价体系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2,(8):93-93
我国首部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6月7日正式发布,该书由人民网组织撰写,对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回顾。蓝皮书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热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移动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世界最大的移动终端产能,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直播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现场感真实、内容形式自由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快速聚合网络用户的关注。“网络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或品牌营销的新宠。目前品牌“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主要有“网络直播+明星”“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电商”等,企业只有根据品牌核心理念、产品特质等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直播模式进行品牌宣传,才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