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老子养生理论的根基和宗旨在“体道”,养生的理论原则是随化自然,少私寡欲,守静致虚,谦德积善。老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思想中和在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探析和挖掘老子养生理论中精华部分在现代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旨在以养生理论为视角提供一种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2.
王耀全  王艳红 《教师》2010,(15):119-1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社会本位论”的儒家养生思想以为社会服务为养生的最高目标;“个人本位论”的道家养生则更注重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元典文化中,儒家详尽地阐释了“中”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在道家元典文化《老子》.中也有对“中”思想的阐释,老子从如何掌握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追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同一,守持人的清虚心境、达到大化自然的状态等方面著说“守中”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5.
韩可与 《教育导刊》2004,(17):17-1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活动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征。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直接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继承传统的健身、养生思想,结合技击内容,在历代武术家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形成并丰富了武术”体用”健身、养生的理论体系。我国早期的健身“舞”、“导引”、“坐忘”等,从实践上不问程度地影响武术技术结构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由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进而演化的少林龙、虎、豹、鹤、蛇五拳,是为僧众们坐禅后的健身操”。在理论上、思想上,《易经》“性命”学说和辩证思想,《黄帝内经》中的养体、健身学说,以及老庄的养生思想,发展到武术与道教、佛教结合后,接受了它们的一些宗教养生思想等,都为武术的健体、养生理论提供了依据。但是,武术的本体实用的“体用”(健身、养生作用)思想还主要在于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舞”养体的技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养生学又称养生之道,是研究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科学。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宝贵成就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吕氏春秋》中有多处谈到养生健身的理论,反复强调人事自然,注重养生的思想,以求得人生、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书中的养生理论积极健康、科学实用。本文拟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以及书中所包含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0.
闵一得是清朝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著作丰富,思想精深。中外学术界对闵一得的研究不少,但有的地方有待深入。通过闵一得其人及其著作《古书隐楼藏书》和《金盖心灯》,从佛丹同证、儒丹相通及丹戒同修等方面来阐释闵一得内丹养生思想。他内丹养生思想简便易行,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卫沙 《考试周刊》2010,(48):235-235
老子的《道德经》文笔洗练、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虽寥寥五千余言,却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思想内容。老子养生学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的影响深刻。《道德经》虽不是一部养生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本文主要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以啬养生"和"以静养生"四个方面讨论老子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生命智慧,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史学、民俗学以及养生学等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从养生学角度着眼,探讨《周易》养生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基础,并且从日常生活饮食等相关内容入手,具体分析《周易》养生学的几大特点及其包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试论《吕氏春秋》的美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现;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哲学的观点考察和审视《老子》,其主体思想可表述为:域中之大,以人为本;守愚至柔,独异于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为心。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的心理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虽越来越丰富,可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和空虚。《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对于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化解心理;中突、维护身心和谐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可以发现:《诗经》多以山水量物作比兴这背景材料,景真实而语简朴;《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情景交融较少;《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入世道路之艰难,情景交融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生活在纷繁变化的时代,身处逆境,思想矛盾极多,有仕与隐、躬耕理想与生计艰难、守道与入俗等诸种矛盾。他寻求超越和解脱:归隐躬耕,在自然中寻求和保持心理平衡;借酒排忧,思索、总结宇宙人生之道;寄情琴书,赋诗娱情言志。最终,他实现了精神的自我超越,进入达观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感受情境,进而以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为文章素材。  相似文献   

19.
《塞耳彭自然史》是一部开创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它蕴涵着丰富的、开创性的生态思想:首倡生态整体观,质疑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人们贪婪的欲望,非议人类文明的一些“成果”;重视自然与人和谐地相处,提倡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20.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