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字的“背负”之义与“背对着”“不让别人知道”之义,常常都用“背着”表示,构成一对“同形异义”词,容易产生歧义。恢复“借”字来分担“背”字的“背对着”“不让别人知道”之义,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许多字典辞书中都将"口无择言"的"择"字理解为"选择"义,认为与"口不择言"之"择"等同.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恐非确诂.本文从"口不择言"和"口无择言"两词在古书典籍中的使用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从而得出前一"择"为"选择"义,而后一"择"为"败、坏的"义.  相似文献   

3.
李桂花 《文教资料》2008,(33):48-49
对于<诗经·大雅·荡>"而秉义类,强御多怼"之"义类"二字,学界多以"善"、"美"、"好"相释.然而,若考之于诗旨、句意以及古籍中"义"、"类"的用法就会发现"义"还有"邪僻"之意,"类"有"戾,曲"之意.将"而秉义类"之"义类"解作"邪恶",方才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5.
说"黏"和"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黏"、粘"以音别义实行分立,是一件好事.但因为留了一个"粘"字读nián同"黏"的尾巴,以致语用中两字发生牵混,时下"黏附"等复合词之第一语素作"黏"即属误用,换为读zhān、作动词用的"粘"字才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古文字和传世文献材料,结合闽方言探讨"(大)"字的形、音、义问题.认为诸家论"(大)"象一种刑具是正确的.在甲骨卜辞中,"(大)"字可作名词和动词.闽方言中表示抓捕意义的动词,其本字即此"(大)"字.后世典籍罕用"(大)"字,盖因其基本义可由"执"、"梏"取代之故.  相似文献   

7.
王玉梅 《现代语文》2006,(10):90-91
现代汉语里"睡觉"就是"睡眠"的意思.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睡觉"古今的音义都是不同的.古代"睡觉"为"睡醒"义,"觉"字在上古只有"古岳切"一个读音ju é,到了中古时期,为了区别"觉"的"睡醒"义跟其他义项的差别,人们逐渐从"古岳切"分化出"古孝切",今音为jiào,后来"睡觉"一词又派生出"睡眠"之义,并逐渐取代了"睡醒"义.  相似文献   

8.
释"矧"     
"矧"字由于本义及其引申之实词义用例少且较早淹没,文献上大多表现"为语词所专",本义与文献习见之虚词用法的连续性变化线索不显,其虚词用法的来源一直未明."矧"的本义应为"开弓、引弓",引申有"滋长、增益"的意思,由于它与"况"的本字"兄"都有"滋长、增益"之义,故文献中"矧"、"况"亦多通用之例,属义近而通."况"之"滋长、增益"义逐渐弱化,语法化而为虚词,文献用例颇多,人所周知.而"矧"字亦有如"况"一样的虚化过程.故"矧"、"况"的虚词用法亦多通用之例."矧"、"况"二词的"滋长、增益"之义虚化为"况且"这类虚词义,是语言中习见的平行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9.
提到"错"字,给人的直觉往往是和"错误"相连.也难怪,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整天困于反反复复的"错"与"纠错"之中.偶翻《辞海》,竟发现"错"有"磨刀石"之义."错误"和"磨刀石"这两个义项并存于"错",是巧合?还是先人造字时的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0.
释"竟"     
分析了"竟"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从"干"下从"兄"的会意字."竟"字下方的部件"兄"为人的祝祷状,而上方的部件"干"则表示"否定"义."竟"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人的祝祷活动的终了.  相似文献   

11.
李索 《家教指南》2006,(1):109-112
<左传>"距跃三百"中"距跃"之义前贤抄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写卷P.2509<春秋经传集解>残卷中此处作"岠跃",为断定"距跃"的词义提供了新的依据."岠"乃"歫"字形变,"歫"本义为"止","距"乃"歫"之同源通用字,义为"立(定)","距跃"义为"立于原地向前跳".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教学汉字,如果掌握了某部首的音形义,就比较容易掌握与该部首有关的字。比如掌握了"艹"部首,就容易理解有草字头的字与草本植物有关;掌握了"木"字,不但知道带有"木"旁的字与木本植物、木材等义有关,而且知道"木"还在"沐"字作声符。这就是汉字学揭示的"举一形而统众形"之学习功效。以此推论,如果掌握了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字201个部首,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的"介"字,或训"甲",或认为是"(马介)"的古字,或认为是"(马介)"的假借字.文章分析了"介"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指出"介"与"(马介)"不是同源关系,也不是引申、假借关系.训"甲"是."介""(马介)"词义不同,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4.
矢簋铭文"侯于宜"之前一字应读为"迁".而其字形不应隶定为表地名的郡字,而是从口声表迁邑的专字,此字后来并入"迁"字. 是"迁"的初文. 应分析为从邑省鼻声,是地名用字,隶定为 ,隶变为 ,表示"迁移"义是假借用法. "遷"是"迁移"义的后起本字.  相似文献   

15.
周小游睡上铺,孟桦睡下铺。孟桦临睡前习惯背一会儿东西。周小游睡不着,掀开被头道:"喂,你每天梦里叨叨没完,醒着也不消停,让不让人睡觉啊。"孟桦知道自己有说梦话的毛病,也就没反驳。谁知,舍长朱盼坐起来说:"别吵了,快睡!周小游,你以后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宿舍  相似文献   

16.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18.
"非"是个独体字,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来的,从"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飞"意,或多含有"相背"之义。因此,原字"飞"仍按照其固有的语义系统发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时的最初意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飞"的某些遗传基因,所以有时还可以起一点"部分表全体"的作用。"基于此,我们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俳、蜚、霏"等"飞"义的"非"声符字,并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飞"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字含有两个字的音和义,叫"合音兼义"。最常见的是"诸"字。"诸"字是"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义;又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兼义。一、相当于"之乎"的合音兼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生背略)<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