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新闻的增多,数字在新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翻开每天的报纸,几乎每篇新闻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数字。但是,大多数数字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甚至会给人留下单调、枯燥、繁冗、面目可憎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数字运用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周忠玲 《新闻传播》2004,(12):35-35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它是反映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就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同时可以使报道的事物起到务实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还能较直接地反映一个单位工作、生产的进展、成就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济题材连续报道是媒体最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报道的主题往往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经济连续报道的主题有时从多侧面反映,有时向纵深处开掘,再加上背景材料的运用,使新闻主题更加深化,给人以启迪,对提升媒体的品位和吸引力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在新闻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既是一种量的表示,又给人以质的形象,用在一定场合还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但要用得妙,并非易事。记者在采访中常常为一大叠干巴的数字所困扰,如果不分主次,不加遴选,不经处理,随意搬上稿子,报道就象开了一爿“小百货”,读者看了不知所云。要使数字在新闻中产生一种神奇的作用,关键在于把握好“精”、“巧”两字。“精”,即新闻中的数字必须精选。数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摘     
让新闻中的数字“跳”起来新闻经常跟数字打交道,有时要引用许多数字。用得好,会使新闻生色,用得不好则会让读者头疼。用以下办法可让数字“跳”起来,吸引读者。搭配法。将数词量词和具体形象的名词搭配或组合,会给人以生动鲜明之感D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比较法。分纵比和横比。纵比如某厂今天一天的产量是四十年前建厂时全年产量的10倍。横比,如说某企业的效益居全国行业之首。精炼法。数字在精不在多,要以一项十,不要以十项一。比喻法。如写乐山大佛,讲它多高多宽多大,读者不易想象。有位作者把它形容为“耳朵有4个人高,…  相似文献   

6.
数字可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进程及其结果,还可以暴露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失误。因此,数字不仅是新闻线索和新闻采访的着眼点,而且是构成新闻所不可缺少材料和手段。列宁在谈到报刊宣传时说:“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用“数字说话”,能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觉。数字用得恰当,能使新闻说明的观点清楚,论据充分,比空洞的议论更有说服力。有时一个或几个鲜明的数字,就可以代替一大篇道理,产生奇特的感染力. 《企业的1%,用户的100%》——标题制作运用了数字。它紧紧抓住企业与用户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许多新闻里都有一些数字,恰当、准确地使用数字,可以使新闻更明白、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它是反映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就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同时可以使报道的事物起到务实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还能较直接地反映一个单位工作、生产的进展、成就和效果。正因为数字能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数字一旦不准确、用错了,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影响新闻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8.
陶正泉 《新闻界》2001,(5):59-59
新闻摄影是视觉新闻,又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形象揭示新闻的内涵,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形象记录新闻事件的现场,以争得读者的第一视觉。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能形象、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又因其不受语言隔阂的特点,可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多种途径与国内外群众广泛接触。因此,新闻摄影是我们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和现场采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摄影记者面对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不仅需要有冷静、果断的心态,还必须有“预见性”。当然这种“预见性”并非是“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传媒现代化、数字网络化的迅速崛起与广泛应用,使媒体问的竞争日益加剧.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必然蕴含浓郁的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意识自然的流露,它将新闻事件和要表述的思想和情感以唯美的形式恰到好处地凝同在瞬间,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事件或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一篇好的通讯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理性的深层次上的思索。一篇好的通讯能够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手段去表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由于通讯的写作比其它新闻体裁更为复杂,所以,通讯写作的思维形式也应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会议新闻是以会议活动为特定对象的一种公务性报道,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从中央到地方经常召开各种会议,有时制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国事做出重大决策,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有时是总结历史经验,制定新时期的建设目标;有时则是奖励劳模、表彰先进的。这些会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数字和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了。作为人们传播与交流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所采用的新闻,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地用到数字。可是,数字往往给人以枯燥、单调、繁冗的感觉。读者对堆满数字的新闻往往不感兴趣;作者在一堆数字面前,也常常紧皱眉梢,然而,一篇文章里,数字运用好了,犹如繁星闪烁在字里行间,使新闻神彩飞动,引人入胜。巧妙地运用数字,可以使人信服,也可以给人联想;可以给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属于新闻业务范围,但是,校报又和社会上的一般日报不同。日报天天出版,大量刊登“今日讯”,给人以新鲜之感。校报短则一周出一期长则半月出一期,有的甚至是月报。所刊登的新闻,不论对读或编,可以说都是“过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语中怎样使用数字,这是一个经常遇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枯燥乏味,令人头痛,最好少用或不用。其实不然。新闻离不开事实,而数字就是客观事物的量的表现。如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等,离开数字能行吗? 数字从表面上看是呆板、静止、没有生命力的,但要看你怎么用法,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有生命力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数字,同样是有生命力的。列宁在谈到报刊宣传时就曾经指出:“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用“数字说话”,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能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觉。数字用得恰当,能使新闻说明的观点清楚,论据充分,比空洞的议论更有说服力。但用得不当,反而会弄得概念模糊,令人生厌。数字用错了,甚至搞虚假,更会闹笑话,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在新闻中运用数字,和做文章一样,也应该讲求“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下面介绍几条主要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新闻导语,写得比较成功,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它是反映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就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还能较直接地反映一个单位工作、生产的进展、成就和效果。正因为如此,数字一旦不准确、用错了,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影响新闻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例如,某报在一篇报道中注明鲁迅的生卒年时写道:鲁迅(1818—1936),照此计算,鲁迅的享年当是118岁。其实,他的生卒年是1881—1936,鲁迅逝世时只有55岁。北京某报报道:“戚…  相似文献   

16.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会的监督之外,总统没有义务对他的言论或政策进行解释。总统新闻发布会给了新闻媒体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质疑总统的权威。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才不得不对所有问题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再没有机会就当天事件向总统发难了。同…  相似文献   

17.
“情”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创作。家事新闻的写作也不例外,情感是家事新闻采写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关涉着家事新闻报道的成败。用“情”贯穿的家事新闻,或以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给人以警醒、深思,或以人物的顽强自立给人以感染、感动,或以人物的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激励。  相似文献   

18.
点睛式专栏是由新闻主体及新闻附体组合而成的。新闻附体要求紧扣新闻主体,或点明主旨,或指点迷津,或提供资料,或开拓思路,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思索,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一、发现现场,深入现场 采写现场目击式新闻,要求记者深入现场和充分利用现场。《“造林”还是“造字”》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善于发现现场,巧妙地利用现场捕捉的有用信息,真实地再现现场情景,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因而,作品给人以动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不配也罢     
据说南京电视台最近革故鼎新,推出了“配乐新闻”.引起了圈内外人士的瞩目。报道说,这种新闻不但配以音乐,而且“有时没有对白和旁白,完全用音乐和画面说话”.有时是音乐伴奏下的“点评”.有时又“扫描”成了一段配乐散文……多少年来,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基本不变的枯燥面孔,如今出来个配乐新闻,真让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观众上帝不禁要为自己的耳福眼福额手称庆了。不过,看了报纸上语焉不详的介绍,又对这一创举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你看.明摆着是散文和点评,配上音乐就能变成新闻吗?恐怕没有那么便当。比如用猪肉烧成的肉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