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革命是党在新时代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以刀刃向内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必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逻辑向度。从出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和精神的反映,自我革命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与解答;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引领、精神动力、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成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理论支撑与解答;从实践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对真理理想的坚守、初心使命的践行、斗争精神的弘扬以及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顽强地迅疾地向前挺进。随着一个个新的技术高峰的被征服,一件件新的技术成果的问世和大规模的推广运用,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这场新技术革命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资本主义社会将向哪里去?整个世界将向哪里去?而在这种影响中,起着根本性作用的则是新技术革命对工人阶级带来的重大变化。归根结底,由新技术革命造就的新的一代工人阶级将决定整个世界未来的命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从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中,可以找到未来社会变革的历史轨迹。新技术革命首先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早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发轫之初,许多国家的学者、思想家就已对此议论纷纷。有的提出,新技术革命的进展将宣告无产阶级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产阶级化的工人。有的则说,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将由一个“新工人阶级”替代“旧工人阶级”。有的认为,新技术革命并非创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已经或者将要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地探索、思考、寻求对策。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一大方面军,如何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就新技术革命影响下世界各国高等学校职能的变化发展趋势作一初步的考察与分析。新技术革命与高等学校职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就两者关系的性质来说,既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革命与继续教育黄宜梁科技和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两个巨轮,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日前新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增强功能,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求?《中国...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手机、网络等新技术对文学的生存带来严重影响。一方面,它们深刻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和存在方式,带动手机短信文学和网络文学蓬勃发展,让文学变得日常生活化。另一方面,也使传统文学生产遭遇严重生存危机。文学的泛化导致文学信仰的消解和作品的精神贫血,引发文学终结的争议。但总的说来,信息技术对文学将意味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文学话语的平民化、民主化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生产,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提到的、与上述两种生产密切联系而又具有自己特点的另一种生产——精神生产,人们往往论及得不够。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精神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精神生产部门,就占有大量的人力、物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德育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了科学技术革命,它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即世界性的)生产革命和社会生活革命,引发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大发展,带来了精神文明的大飞跃,而在现代精神文化的大发展中,现代科技是其重要的成果和表现。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德育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深刻的制约和推动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源于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商品经济对人们的观念、思想、法纪和道德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在于它们向现代德育提供了物质、科技基础,提出了要求。具体说,其影响和作用主…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的传播学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技、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角度释义者认为,现代教育指的就是现代化教育。它是建立在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不断地推动科学、技术和生产高度发展的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中国,背着一个比任何国家都要沉重的包袱:人口压力。加以不发达的物质、精神生产,可能导致文盲大军波及几代人。更为严重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还在无情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列宁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一切旧文艺理论的革命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革命文艺思想,列宁的文艺理论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革命文艺思想,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当代的革命文艺思想。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毛泽东文艺思想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文艺实践结合起来,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世界意义。无论从中国文论史上看,还是从世界文论史上看,就其哲学基础,就其理论核心,就其规律揭示,都是一座巍峨屹立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面对知识创新的浪潮,当代已进入信息社会,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新时代呼唤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生物科学是一门与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正在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明显、最广泛的变化表现在各种信息的传递交流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进行着。诸多先进发达国家近来纷纷宣布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这一计划的实现,实际上将宣告“信息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迎接高新科技挑战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一场以高科技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首先在美国、日本、西欧蓬勃兴起,继而波及到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和地区。这场新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高科技时代。从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对全球的影响来看,它不仅使人类的整个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引起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对一国的政治生活、军事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关系等日益产生显著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开始从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发展高科技,把它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综合国力的主要支柱。当今社  相似文献   

14.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空间技术的掌握,这是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的开始。它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重大的使命     
一、机不可失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谈论所谓新技术革命的热潮。对这个新技术革命,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可以肯定,在今后几十年中,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运用于社会,将会带来生产力的新飞跃,并且相应地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极大的变化。中央领导同志说,这对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网络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因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特别是信息领域前所未有的一场高新技术革命。从历史上看,出版业历来属于对新技术十分敏感的行业,也是运用高新技术最为迅速和广泛的行业。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高新技术不断被出版业所采用,“出版”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四川革命老区精神是根植于巴蜀大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扣二十世纪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代主题,与巴蜀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体系.从理论上看,四川革命老区精神中的思想内涵、价值核心与表现形态等为其与四川文化软实力的协同融合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革命先章们所遗留的精神遗产,更要关注关注革命老区精神的转化能力、聚化能力、内化能力和硬化能力的巩固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人民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我院广大工农兵学员和教职员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并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高度上,认真学习了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的经验。广大师生通过三学、三看、三查,加深了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增强了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即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看朝阳农学院是如何使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查我们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学朝农和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革命精神,看他们是如何和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争的,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在我院的表现;学朝农同传统所有制关系、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的革命精神,看他们是如何学农、爱农、务农,使教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涵义可以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活动相区别、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社会意识生产三个层次理解。从唯物史观维度看,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精神生产是特有的或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当今认识产生的直接来源;从人的发展维度看,人的本性的实现和发展,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人们对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设计、创造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20.
从地域环境看,"大山文化"赋予沂蒙人民不显山露水而在关键时刻能够顶天立地的品格。从思想文化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尚义"思想是沂蒙精神"大爱大义"的哲学基础。从政治文化看,"家国同构"的观念对沂蒙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看,沂蒙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历史基础,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色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催化剂。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发展的;既有区域性,又是开放性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沂蒙精神主要有警世、导向、支撑和聚合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强化这些社会功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民族品格中去,内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锻造出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