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部位置及其运动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武术运动中尤为显著。我们知道,武术运动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身法为“四法”之核心,是肢体运动的主宰,而身法的变换一般又都是从头部的位移开始的。手、眼、身、步的协调,动作姿势的规格,也都与头部的位置正确与否分不开。下面通过对武术动作的静止“定势”和运动两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头部位置及其变化对武术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身法”指练习武术时身体躯干活动的方法。躯干是四肢运动的枢纽,是力量传导的媒介,是整体运动的关键。拳谚中讲“主宰于腰”就是老一辈武术家对身法在演练中重要的概括。正确地掌握身法要领,巧妙地运用身法技巧可以使动作协调完整、劲力饱满、方法突出,还能更好地表现出武术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要学练好武术,必须在姿势、方法、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这十个方面下功夫。这十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它是衡量练武者技术水平高低、功夫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练武术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使之达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正地练出武术应有的味道。(一)姿势一般来说姿势是指在武术运动时的手、跟、身法、步的变化和静止时的造型。打拳时的一招一式都应该姿势正确,这是练好武术的先决条件。俗话说:“把式把式,全凭架式”,这里的架式主要是指动作的姿势。在武术比赛中,满分为10  相似文献   

4.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5.
武术八法谈     
武术界流传着许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拳谚。它是练武、用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说理性。对从事武术活动的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武术八法,是指武术运动的八种主要技术方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相似文献   

6.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就道出了“灵”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武术都讲究“灵”,讲究周身的灵动敏捷,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协调反应。太极拳所谓的“灵”,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也不是步活、  相似文献   

7.
在武术的传统训练理论中,强调内外兼修。长拳讲究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八卦掌讲究“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等,都体现了外练与内练相结合的思想。外练是练形,即由外在肢体和完成动作所共同组成的“形”,这是外在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内练,内练就是要练气。武术中的练气体现了对内脏器官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拳身法训练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身法是指形体运动中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过渡变化的方法,也可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术语说:“以腰为轴,四肢为轮,轴转轮动”,“起跟在脚,发于手指”。充分说明腰是上下身的总枢纽,所以说,八法虽各有其法,然均要身法来反映,而身法要完满恰当,还要与手、眼、步、精神、气力等紧密配合,因此正确地理解身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双插子”。系短兵器,为武术训练中不常见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侠展昭”.其特点是短小精干,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跳跃旋转敏捷,身腰随手腕而转动,眼神因插尖而运转,时而长龙裹体,忽而彩蝶纷飞,所谓练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领与技巧,尽体现于套路之中。  相似文献   

10.
郭树璞 《武当》2004,(8):7-7
武当拳身法示要,是节选于我老师河北省沧州有名武师郭晋武讲的武术秘诀。老师讲,武当拳法在与敌搏击时,身法最为重要。身法之关键,须于手足之动作灵通一气,进退有方,躲避得机,起落如式,变化迟速,不失其矫捷敏快之法。如是,法术完备,应用得力:拳谚日:“何为打,何为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为闪,何为  相似文献   

11.
胡振国  张力 《精武》2007,(3):66-66
“燕尾单刀”是南派少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相传为宋时武松所传。因其刀风凌厉、气势勇猛,且身法灵活、裹身进退、潇洒自如,充分显示了刀法吞吐沉浮,雷厉风行的风格,所以深得武术界同仁喜爱。清末民初,该刀法在古城金陵武术界十分盛行,长江中下游一代流传也甚广,至今江南老一辈武术名家中,深谙此技者仍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2.
九、指:指要自然伸直,要撑开。赵堡秘传的口诀中说"五指撑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手指撑开,伸直,气才能贯到指尖、指甲。指甲为筋梢,气贯到指甲,劲即能通过指梢顺利完成发放。十、身:身要中正。赵堡太极拳对身的要求非常严格。赵堡秘传的口诀"九歌诀"中把身法排在第一位。该歌说:"前俯后仰,其势不强,左歪右斜,皆身之疾。""五行诀"中说:"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对此"八要"解释为:"起要横,落为顺,进步低,退步高,反顾身后,侧顾左右,敛如伏猫,放似纵虎,以中平为宜,以直正为妙,与三节相宜。""七…  相似文献   

13.
刘常娥  张胜 《武当》2015,(2):24-25
简化24式太极拳看似容易,但真想学好它却并非易事。武术圈内有名言:学拳先学步,不会走弯路。学好太极拳就应练好太极步,亦即猫步。它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学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练好猫步有如下基本要领。一、立身中正立身中正就是要求初学者在习练太极步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形与身法(即上虚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保证尾闾和脊柱上下垂直,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唯有下肢在运动。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远 《武当》2005,(6):26-26
拳谚云:"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由此可见身法、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性。身法步法灵巧敏捷,进退闪避自如,才能在防守时避开对方进攻,在进攻时不失时机地向对方进攻。身法、步法纯熟巧妙,就能在实战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而更好地克敌制胜。吞、转侧等身法运用得当,再配以适当的手法,便能将对方的攻击引进落空,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因此,练武之人,先要将身法,步法练好。下面我便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场地:在泥土地或草地上画一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身法是包括打太极拳和推手两个方面来结合运用的。把身法的诸要点掌握好了,在练拳和推手中都有很大帮助。身法分上、中、下三盘。上盘包括头颈。中盘包括躯干(由肩到胯),下盘是由胯到脚,三盘中共有九点要求:二、松肩:肩为上肢的根节,即从肱骨一直到肩胛骨。肩胛骨这  相似文献   

16.
游身八卦连环掌,是在清朝晚期由董海川之高徒程廷华所创。演练采用了游身之术,动作与游龙相似,姿势优美,用法独特,根据它的风格与特点而定名"游身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连环掌,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武术拳种,练法风格是掌法为主,步法为根,身法为本。内外相合,混元一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而不滞,柔而不散,刚柔相济;腰画圈,手画圈,圈中有圈,层层不穷。练法特点:走、穿、拧、翻、搬、扣、劈、进。  相似文献   

17.
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中所指的武术是指“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概念。“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少林功夫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武术项目;二是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制度与“身传心授”方式等体制。保护武术文化空间的关键是整体传承武术与保护武术传承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及运动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套路运动形式中的“身法”有了较高的要求。“身法”的好坏,影响着套路演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体运动文化的角度,在广义语境中进一步解读与阐释武术概念及本质。认为:“武术能否实战”需辩证看待,武术的本质属性是人体攻防运动。武术概念广义上是指中华民族孕育形成的人体攻防技术,它是以个体之间的徒手或持冷兵器械的攻防对抗为核心,通过招数的变化与劲力的运化,达到搏、艺、身、心兼修的系统性人体运动。狭义的武术是指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武术。  相似文献   

20.
陕西炮捶     
<正> 陕西炮捶,是长期流传在陕西民间的地方武术春种之一。在这次武术挖掘整理中我们发现,它分布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以及邻近省县,深为广大群众喜见乐练。陕西炮捶的拳势,端方雄健;一势多法,运招活便;招招相承,纵之势烈,收之势稳,身型要求头正项直、挺胸塌腰,身法要求肩活髋灵,拧扭自如,收之如猫待鼠,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