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1977年在中国政坛复出开始,邓小平就成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主要决策人。他在中美建交、达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北京政治风波时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等重大事件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这一时期的对美政策,体现了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外交思路。研究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路与策略对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总结20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经验和教洲、指导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亚男 《青年记者》2008,(11):41-42
三位领导人的三次访美经历 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9年1月28日~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月29日,邓小平与卡特总统举行了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以及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1784年8月,美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到达广州,从那时起,到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止,是中美关系史的早期阶段。六十年间,两国的贸易迅速发展,相互了解不断加深,两国之间保持了基本平等的关系,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又必须看到,在早期中美关系史上,也还存在着美国对华鸦片贸易这样的问题,它对早期及整个中美关系造成了危害和影响,我们在早期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中,应该对它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邓小平副总理成功访美,两国进入蜜月期。但1979年4月,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设置了长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 ·1982年,里根政府一度考虑向台湾出售先进的FX战斗机,中美关系出现了建交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1989年北京的政治风波使上述情况急剧逆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的联合公报。这一切并非巧合——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直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宏图伟略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中国周边战略安全利益,毛泽东审时度势,充分掌握美国战略动向,利用美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调整对美战略,联美抗苏,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从而摆脱了美苏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  相似文献   

7.
我们之间并没有贸易战。没有人能从贸易战中获益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还没有出正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展开了对美的正式访问。2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杨澜在北京采访了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相似文献   

8.
蒋新正 《科技编辑研究》2004,16(3):15-17,58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邓小平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发展观",并结合<中国油脂>杂志20年的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深切体会到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是我们<中国油脂>杂志20年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后盾,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7月下旬,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因李登辉访美所引起的中美关系低潮,东盟外长扩大会议及越南加盟,日本金融体系的危机及日元升值等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比起波黑那远离东亚大陆、几年纠缠不清的小规模地区冲突来,关心的人更多。 国际报道报什么 199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就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如此高的比例不仅远远超出美、德、日等贸易大国,而且在世界各国中是很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美关系史,从四十年前尼克松访华实现邦交正常化,到邓小平"破冰之旅",再到后来历届两国元首,他们都在各自任期伊始或前夕,便着力通过高层互访推动两国关系发展2月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美。西方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地在醒目位置围绕未来的中美关系大做文章。不管是《纽约时报》不事渲染地认为习近平此行将试图向美国介绍自己,还是《华尔街日报》稍显乐观地报道其访美有望缓解两国互信赤字,抑或是英国《卫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邓小平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发展观“,并结合&lt;中国油脂&gt;杂志20年的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深切体会到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是我们&lt;中国油脂&gt;杂志20年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后盾,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2.
在世的外国记者中,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法拉奇了.那是1980年8月21日至23日,她两次采访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而采访笔录又收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法拉奇由此在中国名声飞扬.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路。理论、经验、方略。政策等等都应该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把社会实践分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师们都谈到厂实践对产生认识、检验认识的重要性。当今中国新闻改革的思路从哪里来?主要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来,从总结新闻改革的实践经验中来。1992年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随后党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去年11月12日在华盛顿会见了北京日报社新闻代表团一行,并就当前如何搞好新闻报道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李大使极善言辞,常常巧妙地利用幽默来调动大家的情绪,令人印象深刻。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江泽民主席访美和克林顿总统访华,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肇星说,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增强,与新闻媒介的宣传密不可分。克林顿访问中国时,与江泽民主席答记者问,以及北大学生的提问,通过电视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世界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  相似文献   

15.
康健 《传媒》2016,(20):45-4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美国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将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作为文本分析,并通过分析文本的框架建构过程来揭示美国媒体如何建构中美关系、塑造中国形象、引导社会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生前多次称赞邓小平"无论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邓小平既深刻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国外世情,他曾经集政治与军事于一身,集"治天下"于一身,拥有这种全面非凡的个人智慧,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了能力方面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示,为新时期档案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加大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力度,开创档案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局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了松下电器电视机事业部.邓小平对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一下贡献吧!之后,松下幸之助1979、1980年两次访问中国,具体商讨了合作模式.1981年,松下电器正式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生产制造显像管,松下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打好坚实的理论路线根底。对广播电视工作者而言,不但是重要的理论学习任务,而且是最重要的业务学习任务。广播电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用邓小平同志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处理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正确认识我国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把握好宣传舆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处理好三个辨证统一关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反映人民群众要求、愿望、呼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和坚持多样化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广播电视事业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宣传改革,把节目办得既符合中央的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人事、财务制度实行配套改革,解放生产力,提高节目制作能力;根据中央提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发展蓝图。文章阐述了中央电视台“九五”期间发展的具体思路与计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发展稳定鼓劲谢世杰1994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是我国重大改革措施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新闻宣传要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理好改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