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析兴起于手机短信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拓宽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也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既然是媒体工具,对它就有认识、使用、管理的问题。此文分析了第五媒体借助于手机短信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媒介特性,以及它与原有媒体将长期共存的关系等,本刊特予刊出,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伊拉克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各种媒体也打响了新闻大战。在这其中,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凭借其方便、迅捷及其更强的互动性,在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短信除了给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外,也被一些人视为“第五媒体”。本文试通过对伊位克战争中采用短信进行报道的分析,来探讨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发展的障碍,对其能否成为“第五媒体”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通讯技术的进步,作为人们通讯工具之一的手机,其功能不断拓展,特别是短信、彩信等出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记录、存储、传输、交流和呈现信息的新媒介。针对手机在新闻资讯传播方面显示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平面媒体纷纷推出以手机为媒介的新闻信息服务的业务,即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使手机用户能够即时、快捷、便利地阅读当天报纸新闻。  相似文献   

4.
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吗?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迅速成为获得各种信息的“移动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手机媒体的定义、特点和研究现状 手机媒体的定义 手机也被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的手机只有语音通信功能.手机自从有了文本编辑和短信收发功能后,就被赋予了媒体的属性,成为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6.
李琴 《新闻传播》2005,(9):68-68
短信服务(SMS)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它最早只是作为一种通讯的手段被开发出来的。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电子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交叉.多种媒介手段与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开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通信业与信息业之间的边界变得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党报,要想在国内强势媒体的夹缝中求得生存,除了创新理念,不断做好新闻策划,不断丰富表现内容和方式外,实现传统纸质媒体与网络、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介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如何在此种结合和互动中以全新的思维办好栏目,从而实现更广泛的贴近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定西日报>通过创办手机报并开办"小短信·大民生"栏目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赵丹 《记者摇篮》2009,(11):73-73,56
如今,移动电话不但成为我们生活中便捷的个人通讯工具,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媒介。由于网络和通讯的迅猛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传统媒体面对着新兴媒介和媒体的挑战,但是新媒介的产生是不可能取代旧的媒介,新旧媒体只有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发展。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手机已经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短信、彩铃、彩信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自从短信诞生尤其是在几次突发事件中发挥一定信息传播作用后,传播学界对“第五媒体”的研究和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学者认为,短信就是“第五媒体”,有学者则认为这仅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到了2005年,手机报的诞生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第五媒体”究竟为何物? 它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何种  相似文献   

10.
手机,一个越来越被世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在作为人际传播通讯工具的同时,传播新闻资讯成为它的另一种重要功能。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作为第五媒体,手机悄然掀起分割媒体市场蛋糕的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在我国兴起于2000年,传播迅捷、无线移动、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价格低廉并具有私密性等优势使它迅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许多媒体也纷纷开始了对短信的利用。突出表现在它使许多网站扭亏为盈。因为短信业务年收入上亿元人民币的网站有5家,年收入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的也达15家。许多电视节目、广播节目都开辟了短信参与  相似文献   

12.
如今,手机短信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为传播事业向前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和广阔前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层的思考。对于广播而言,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短信不仅是发挥广播之所长,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全新的创收方式。它不仅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完美地结合,而且使传统广播和手机短信实现优势互补,手机短信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广播的腾飞发展插上了新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开展图书馆短信通讯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创建短信通讯服务的条件、可行性及其原理,然后阐述了短信通讯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阎晚生 《新闻知识》2001,(Z1):54-55
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受挑战。先是广播的诞生,后是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每一次姚战,纸介媒体都似乎面临险恶的境地,但报纸在与广播电视长期的竞争中,并没有消亡,反而日益强大和繁荣,到如今,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媒。人们把纸介媒体称为第一媒体,把广播称为第二媒体,把电视称为第三媒体。九十年代出现的电脑互联网络是一种巨大潜力的新媒体,联合国1998年把它定位第四媒体。网络正在以其巨大无比的潜力威胁着有史以来的所有媒体的生存。这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手机除了通讯功能外,媒体功能日益凸现。比如在日本,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阅览网页,接收广告信息等。 相对低廉的手机上网资费标准是日本手机上网和广告用户回应率居高的重要原因。在日本,手机上网费用是包月形式,如同中国的短信套餐。日本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为36.2万日元,而一般每月支付7500日元(NIT docomo)即可用手机包月上网,且不限制信息流量。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业务后,电视节目也迅速融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很多电视栏目纷纷开辟了短信业务,包括短信投票、短信提供新闻线索、短信参与节目反馈等等,其中电视节目短信评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融合了电视的时效性强、受众面广以及短信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现在人们打开报刊,满眼都是短信服务的广告;打开广播、电视及互联网,满眼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来参加活动或与节目互动的邀请。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从书信、电话渐渐地让位于手机信息。手机对媒体传播行为的介入使受众的积极性被更有效地调动起来,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变得模糊。起初,手机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手机的大量普及与应用在给人们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短信泛滥的社会新问题。本文依据拉斯韦尔线性传播模式分析手机谣言短信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谣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可能没有人还会想起曾经有一个媒介对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它叫电报。它的问世对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迅速取代了古老的通讯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它的问世与其近缘媒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其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包括人类以电报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广播电台的大发展;电报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电报被广泛应用于报业,大大促进了报纸的发展。作为通讯手段的电报,它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基于此,立足上述三方面,着重对作为媒体的电报进行探析研究,以提高人们对电报的认识,以及凸显它在我们媒介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短信新闻写作特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新闻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新闻信息的崭新渠道,也改变着人们对新闻的传统看法和观念。作为成长中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在新闻传播上显示出巨大的成长空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去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首部短信新闻故事《赵家富》,作品共分14篇连载,每篇均不超过70字,通过小小屏幕向手机用户讲述了抗洪英雄赵家富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