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杨冬梅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4):10-12,76
厘清生态文化的本质内涵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生态文化是人类生态系统众多复杂关系和谐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态文化的存在性基础在于人类与其它生物共生于相异相依的系统。把“人-社会-自然”看作复合的自组织演化的系统整体是研究生态文化的方法论前提。承认自然界自身内在价值,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倡导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道教主张天人合一、保护自然、弃恶向善,与今天生态旅游和文明旅游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武夷山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将道教生态思想融入武夷山旅游发展之中,可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旅游价值和游客满意度得到提升,也有利于特色旅游的形成和旅游品牌的树立。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嘉陵江流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好嘉陵江流域的城市生态文化,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可以实现又好又快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使生态环保理念成为城市经济建设、市民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这对培育和提升嘉陵江流域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杠杆和动力。探讨环境文化的内涵、特征、要义、功能及发展环境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则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尊重自然、永续发展理念,是现代生态文明的哲学渊源。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障碍。推进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网络与教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海西经济区的确立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当今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生态文化意识,在企业的生态文化建设中,价值观定位处于核心地位。在价值观提炼中,依循人——社会——自然(交融)和谐共生的马克思生态观,企业首先通过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普遍共性;其次,企业又通过经营理念、愿景等价值保护带的表述把自身特性彰显出来;最后,把价值观落实到制度并有效实施使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真正在实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社会文化生态视角下重新审视、理解在社会文化生态视域当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反思当中建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长效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层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强调经营者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再现以及旅游者对生态文化和体验的获取: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责任,提出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现阶段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较,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经济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种新潮流,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本性需要。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载体。丹江口库区应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广泛普及生态环保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而实现库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当地文化影响较小,对生态和文化带有责任感的旅游。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1.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旅游对象,旅游者把旅游与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接受自然保护的教育结合起来,从中学到各种新的、有用的知识。2.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化是反映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文化有它独特的内涵、性质和特征,是生态生产力的客观反映和表现形式,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拓宽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发展生态文明消费文化和生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态旅游城市促进鹰潭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两大热点。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高达30%以上,是各类形式中发展最快的,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生态旅游城市是旅游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游憩、休闲、居住形式,是自然、人文、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当前我国有不少城市都在纷纷创建生态旅游城市,如黑龙江伊春市、河南濮阳、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市、浙江丽水和江西井冈山等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人类生态需要出发,阐述了生态旅游是受广大民众欢迎的一种旅游活动,发展趋势乐观;其次,讨论了生态旅游概念内涵的发展;第三,比较了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开发商目标、游客目的、利益分配、管理对策、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六个方面的差异;最后,着重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进单位——黄山风景区”的管理模式,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顺构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交通状况、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阴影屏蔽、资金缺乏和民族文化特色丧失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安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大生态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二是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耦合发展,三是推进安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的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秦枫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15-118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态及上层建筑(政治),是以上各个变量系统的交叉,而非某一单独系统的结果。以徽州文化区的生态为切入点,从三个维度———自然、社会及政治进行考察与阐述,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集群进行创造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提供必要的时空地理环境,故保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进行文化生态保护的首要前提。文化生态问题源于社会问题,对待文化生态的态度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文化生态保护离不开政治手段加以引导、规制和宏观调控。此三者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不仅是单向的,更是三者之耦合。  相似文献   

20.
和勇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2):38-40,47
生态旅游产品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它应该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应该认识自然生态的文化因素,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这是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