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锐 《新闻三昧》2005,(3):31-32
武汉晚报2004年最大的亮点当属“挽救上网成瘾行动”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历时8个月,集纳100多个版面200多篇报道,有300多家媒体参与,一推出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陶宏开作为“挽救行动”的先行,经武汉晚报成功推介,当选“2004中国电视十大新闻人物”,走进全国千百万家庭。纵观武汉晚报8个月的追踪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预期,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学界探究。本拟围绕“挽救行动”系列报道成功的原因,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力量来自报道的影响力,而报道的影响力,则来自读者强烈而持续的关注。本文通过《武汉晚报》对陶宏开教授“挽救上网成瘾者”这一事件报道的解析,揭示了如何使报道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赵翔 《新闻三昧》2005,(7):51-52
网络,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今年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同比增长8.0%;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网民每周上网13.2个小时和4.1天,每周上网小时数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0.9个小时。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已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6年第二十三届“河南新闻奖”评选的落幕,“河南新闻奖”的各单项奖也名花有主。笔者不想就整个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评头论足,也不想就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作学术上的探讨,仅想就本届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评选发表一点感想和意见。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为了鼓励和检阅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每年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上专门设立了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奖项,每年评出10个获奖作品。河南新闻奖虽未单独设立该奖项,但在评选中还是认可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绍兴晚报》关于“飞镖事件”的一组连续报道,使一起在貌视合法外衣遮掩下而实施的对国有资产鲸吞式的“企业转制拍卖闹剧”仓促收场,并最终“流产”,从而直接挽救了面临流失的300余万元国有资产(潜在价值及无形资产起码在上千万元),并带出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揪出”了一条侵占国有资产的“大蛀虫”。  相似文献   

6.
深圳商报今年春节期间的《“接贵州娃来深圳过大年”特别行动》的连续报道,是新闻策划中一个十分美妙成功的例子,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无论在新闻策划的指导思想、艺术技巧或行动实施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中消息可以说是“轻型武器”,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此我们所讨论的连续报道,可谓是电视新闻中的“重型武器”。连续报道不是普通消息的简单累积,而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或围绕某一新闻主题多侧面、多角度,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连续报道在国内外电视新闻中,是一种非常受  相似文献   

8.
陈明  顾敏 《新闻通讯》2012,(12):41-42
随着《周江疆:英雄壮歌,奏响“第二个率先”最强音》通讯稿于8月11日在新华日报二版头条见报.持续1个多月的追踪周江疆英雄事迹的连续报道战役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由逐步确立,开始过渡到向纵深挺进。纷纭复杂的改革大潮,期待我们时事编辑拓宽思路,用立体的、多侧面的、多方位的连续报道,取代平面的、单向的、一个侧面的及“短、平、快”式的报道。时事新闻工作者主要借助于新华社、中新社及各大网站丰富多彩的电讯稿,在一定时期内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进行“追踪式”宣传,反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获得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时事版面有没有连续报道,是衡量时事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事编辑只有孜孜不倦地抓好“高、大、全”(高起点、大容量、全方位)式的连续报道,努力使时事新闻以完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卓有成效地肩负起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的舆论导向,才能真正发挥时事新闻解难释疑的作用。当前,时事宣传在连续报道上普遍存在着几个问题,即:———对连续报道的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少数报纸的时事专栏,甚至成了广告版的“替补”。———连续报道缺乏计划性,主动组稿、系统宣传少。苦等电讯上门,零打碎敲、浮光掠影的报道多,给受众的印象不深。———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或疑难问题的宣传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均属多单元性综合新闻,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组成。它们之间既有形式上的相似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所谓连续报道,是指对某一具有强烈影响力的事件性新闻.按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递进式或追综式探究性报道。所谓系列报道,是指对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性新闻,为了深化其主题,选择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进行列举式或发散式报道。二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同”、“三不同”,即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形式和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时间。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又表现为以下的区别:一、系列报…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不赞同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所谓“伊斯兰国”教义的人可能都会同意,该集团对人质进行斩首的行为是极其邪恶的。但是,对与此有关的另一项行动却存在很大的争议,那就是欧洲某些政府的秘密决定——向该集团支付赎金以挽救他们的国民。尽管“伊斯兰国”的人质来自于多个国家,但目前他只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人质实施斩首。  相似文献   

12.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相似文献   

13.
过程比结果更值得玩味──读《华西都市报》一组连续报道的遐想罗纲过去一年中,新闻界有一个喜人的动向,就是:缺乏时间、地点、真实人物等新闻要素的“透视”、“面面观”等大块文章少了,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连续报道多了。《华西都市报》有关《陈道蓉之死》的连续报...  相似文献   

14.
《保定晚报》的连续报道“捐助一本书奉献一份爱”从2009年10月13日,由一封小学生来信开篇,历时5个多月,共刊发稿件15篇,图片20余幅.荣获2010年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李守亭 《记者摇篮》2000,(11):10-11
今天,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正受到“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挑战。截至1999年6月,中国记协新闻报刊网络中心收集到的国内上网报刊数量为150家。人民日报网络版收集到的国内上网报刊数量为121家。今年,报纸上网势头更为迅猛。越来越多的新闻界人士意识到:越快上网,就越容易在  相似文献   

16.
连续报道是一种分量较重的报道形式,与通常的单篇报道相比,它可以称得上是新闻报道的“重武器”。“如皋郭园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连续报道就有效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许多“连续报道”。这些报道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有的连续报道还在全国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并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特等奖。这说明,电视新闻连续报道适合电视传播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赵学锋 《今传媒》2006,(12):60-61
2005年的夏天,山城重庆被一个叫张颖的女孩感动着。这个28岁身患绝症的女孩,因为要在别世前捐献眼角膜、为丈夫生个孩子、写生存日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成了《重庆时报》重要版面连续报道的对象。不仅如此,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CCTV-10“讲述”、“人与社会”及湖南  相似文献   

19.
近来,报上刊登的连续报道不少。常见的有“见闻”之一、之二、之三……,“纪实”之一、之二、之三……。还有一组一组的侧记、述评、风情画,等等。一组好的连续报道,往往会吸引读者,使他们看了上一篇,就想读下一篇;读了下一篇,又回顾上一篇。但现在有些连续报道却缺乏这种魅力。原因何在? 第一,标题老生常谈。如反映一个地方的变化,标题中常有“巨大变化”、“日新月异”、“新天地”等词语出现;反映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常用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宣传中,一篇稿件一组节目的结构组织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的好坏。由多篇稿件组合而成的连续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型武器”,其结构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一种为单篇孤章所不存在的宏观结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连续报道的具体实践中,注意总结、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