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德宙奋仄燕瞥一?一、桃园结义一张飞:大哥,以后有出国考察的 机会,先照顾咱兄弟们!二、三顾茅庐刘备:诸葛先生在家吗?童子:不巧,先生自费出国留学尚未回来)八 厂 一、//入厂少气三、长坂坡—赵云:救阿斗可以,给多少辛苦费?四、吕布戏貂蝉—吕布:嫁给我吧? 貂禅:能让我出国吗?五、千里走单骑女郎:客官,本店服务周到,保您满意。关羽:……六、草船借箭—诸葛亮:糟糕,曹操老奸巨滑、 用得全是伪劣产品。 (山东画报》2995年l月)《三国演义》谐语@王珣井  相似文献   

2.
案例:《三顾茅庐》。[片断一]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生:刘备。(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师:认识他吗?……[片断二]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写得非常生动,他就是——生:张飞。(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张飞剧照)师:这是一个怎  相似文献   

3.
不要等刘备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国演义》,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同时,我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  相似文献   

4.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三国演义》刘备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特点和外在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包括具体事例历史环境的说明、对语言特征的描述,并结合语境分析其心理状态,有步骤地论证了"长厚似伪"这一观点。本文着重于对《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不同刘备形象的对比分析,质疑传统观念上刘备道德信义的化身,通过《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语言特点深入剖析其隐藏的"虚伪"本质,并证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存在"长刘备之厚"的错误倾向,缺乏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案例:《三顾茅庐》。 [片断一] 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 生:刘备。 (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 师:认识他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平凡的字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教给我做人的道理。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正在阶梯上一步步前进着。在爸爸的影响下,我爱上了读书,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我;《格列佛游记》以入木三分的讽刺警醒我;《安徒生童话》以催人泪下的故事打动我……在这些书中,我最爱的是《三国演义》。那段东汉末年的"往事",让我如痴如醉。刘备常哭,大家认为他内心软弱,但我却认为他内心坚强。从刘备身上,我学到了  相似文献   

8.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因为人们的喜爱,伴随着名著《三国演义》,出现了太多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不都是那些“替古人担忧”的《三国》迷创编的吗?前人能编,我的学生(正在读《三国》)就不能编吗?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力量     
朋友的儿子斌斌,七岁便能看《三国演义》原版小说了.一日,朋友问儿子:"斌斌,《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功最高?"儿子答:"赵子龙!"又问:"赵子龙听谁的?"答:"诸葛亮!"再问:"诸葛亮又听谁的?"答:"刘备!"……  相似文献   

10.
作家金庸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  相似文献   

11.
正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这些名字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吧!这不,我们班的一群"活宝"正在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国演义",看到他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三国演义》里的某些人物……神机妙算、才思敏捷之"诸葛亮"班级——王宣朝说起诸葛亮,紧跟着就是一连串"的成语: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雄才大略……可我要说的"诸葛亮"却是三我们班的王宣朝。你别看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和诸葛亮一点儿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     
我可不知道你读没读过文学名著,或者读过多少文学名著。不过,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等你肯定听说过。多读文学名著最好,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大人们又非得让读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说,我小,我读一点点。其实呢,这一点点就是要了解一些名著的大概意思。大概意思由谁来告诉你,还用问吗?就是“名著·一点点”栏目呗!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从小然的身边走过的时候,她正在哼唱林俊杰的《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我打趣地问她:"小然,你是英雄吗?""那当然。"小然扬起清秀的小脸,瞪着我。"可你明明是雌的啊!"我笑笑。"你!"小然愤愤,"再胡说,我拿《三国演义》丢你喔!""你也看《三国演义》?"我有些奇怪。"干吗?有意见?"小然歪过头,翻白眼看我。"那,你是粉丝,吴饭,还是魏饭?"我笑着问。  相似文献   

14.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我一时说不出来。要是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那我倒可以立即回答说:是《三国演义》。我已经记不真切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哪一年了,大约总是在小学五年级前后。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我读《水浒传》、《施公  相似文献   

15.
俊松 《高中生》2010,(28):15-15
《三国演义》中,人名单字不少,比如刘备、曹操、吕布、关羽等。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就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字?的  相似文献   

16.
口语小练习     
要求:听出讨论的焦点,旮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题目]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答题:男:《红楼梦》这本书你看过吗?觉得怎么样?女:看了,但我觉得不好看,就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我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对《三国演义》的看法,称其"太实则近腐"、"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对《三国演义》总体上呈贬斥的态度对后人看待《三国演义》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但是反观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就会发现其评价是有失偏颇的,或者说是与事实有矛盾之处的。  相似文献   

18.
读《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文中介绍了许多经典故事和典型人物形象,下面请看我一一道来. 刘备:在曹操攻占新野的时候,新野地区两万多百姓想追随刘备而去.刘备便将他们全部带上,每天只行进几十里,而曹操的铁骑却以每天几百里速度紧追而来.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刘备仍不愿意放弃百姓.  相似文献   

19.
星期六上午,我在家里读《三国演义》。正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小灵通“铃铃铃”地响起来了,原来是表哥打来的。他们刚搬了新居,邀请我去玩。“等我看完《三国演义》,明天才上你家。”我被书中的故事迷住了,哪里舍得停下来,就给表哥回了话,继续看下去。那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备还没来得及给关羽报仇,又听说张飞被手下两名将领刺死,刘备对孙权恨之入骨,亲率75万大军讨伐孙权。孙权派陆逊迎战,陆逊坚守关口,任凭刘备手下的军士怎样辱骂也不出战。刘备只得将人马移到树林里安营扎寨,想等过了炎夏,秋季再进攻。40多座营寨前后连接,…  相似文献   

20.
今年寒假,我读了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好好的国家,为啥要分为三块?这都怨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他枉有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渊博学识,却不识黑白,这还不是“亮”错了吗? 你想想,天下是大家的,难道非要姓刘的来主吗?他帮谁不好,非要帮一个刘备?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山来竟以自己的智慧使天下三分,以“羽扇纶巾的风度”与“传奇般的胜利”帮助刘备分裂国家,搅得天下大乱;再加上孙权又插一手,闹得一个国家分裂为三个小国,百姓不得安宁。试想,如果孔明和周瑜两人合力帮孙权,那天下早就太平,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