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或叫“所”字短语)前有“之”的形式在古代作品中经常出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十几处。我在教学过程中,曾见过不少“教学参考资料”把这个“之”说成是联系主语调语两部分,使原来可以成为句子的结构成为词组的结构助词,这是不妥的。“所”和动词组合,构成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词组,它具有指代作用。“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这里的“所立”即是指“所立之人”。有时在“所”字结构后面把所指代的  相似文献   

3.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以”是常用虚词,词性比较复杂。下面就“之”作为介词、连用的用法进行简略分析。一、“以”字作介词用1.“以”同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时间、方位、原因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依靠”“按照”“凭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就……”这个紧缩短语或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词动作行为的条件;强调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一、重叠瑶语标敏方言动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能用重读和重叠的形式表示动作发生的程度及变化,并以形态变化方式显示程度变化和等级差别,即“级”的语法范畴。具体运作是用重读表示“较高级”,用重叠表示“很高级”。用重叠加构形变调①表示“极高级”。例如: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动词重叠以后重叠的前后两个音节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后一个音节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纯粹表示动作或行为,前一个音节的情况就不同了,它的词性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纯粹表示动作行为,而是成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程度及其变化,起修饰后一个音节…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的古代汉语著作都认为“所以”和它后面的动词或动宾词组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名词短语),功用和名词相同,“所以”前面的“之”是“所以……”这一词组的定语的标志,同时也都强调“所以”在古代汉语里不是连词。  相似文献   

8.
“是……的”格式的句子,是判断句还是动作(行为)句、形容句,这是需要认真辨析的。要弄清“是……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未尾那个“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结构助词,什么情况下是语气助词(也叫“语气词”)。如果是结构助词,则属于判断句;如果是语气助词,则是动作(行为)句或形容句。  相似文献   

9.
试谈关联词语“连……也/都……”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也/都……”的功用主要是连接单句内部的两个成分。承上的“也/都”位置只固定在谓语之前,启下的“连”,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在主语之前,也可以在宾语、状语和谓语之前和谓语连接。“连”在哪个成分之前就强调那个成分。“……也/都……”与“连……也/都……”除在连接谓谓时用法有些不同外,连接其他成分时用法相同,只是后者比前者表示的意义更为强烈,有极尽之意。这种关联词语的主要功用是: (一)连接前置宾语和谓语(1)不过只要你到了那边好好地服侍冯老太爷,日子也并不怎么难过,倒强似嫁一个贫家男人,连衣服也顾不周到。(巴金《家》) (2)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二)连接主语和谓语  相似文献   

10.
被动语态和“be+过去分词”的系表结构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但表达的意义不同。一般来讲,我们可以这样加以区别: 被动语态表示动作,强调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可以带有by引起的短语或时间状语等;而系表结构表示主语所表述的状态或特点,过去分词相当于形  相似文献   

11.
《春秋》三传有13例“所……者”结构用于假设,其中12例出现在誓词假设句当中,只有一例用于一般假设句。这种“所……者”结构不可看作“所”字结构,而应看作“者”字结构。1、从“所……者”内部的结合关系看,可看成“者”字结构。(1)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左·定·六年》(2)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左·哀·六年》以上几例“所……者”指代的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都可用“所……者”内部动词表示的动作的主动者“……的人”按下“者”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语,大量的辞书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解释:“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老师在批学生所造“小明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之类句子时,都会迅速地打上钩,究其原因,在于:走路由脚,唱歌由嘴,走路、唱歌两动作完全在同一时间(分  相似文献   

13.
“以……为……”是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凝固结构。它的用法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以”、“为”都充当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二是“以”、“为”都作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三是“以”作介词,用“以”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表示动词“为”所凭借或依据的对象;四是“以”充当连词,与连词“为”连用,表示“为”这个动作是“以”前面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数量结构所替代的实词性词语的语义范围是不同的。因所替代的实词性词语的语义范围不同,数量结构的其自足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连……都(也)……”式中“连”字的词性问题,在语法学界有着颇大的争议性。概括说来,有这么四种认识:一是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介词说;二是以王力先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者”字附着在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或某些词组的后边,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作用,如“学者”、“贤者”、“宦者”、“两者”、“观人风者”等,一般称它为“者”字结构。有的及物动词或其词组所构成的“者”字结构.前边还可加上一个“所”字,来指代行为的对象,如“所逐者”、“所毕世而经营者”等,这也是“者”字结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0.1.本文全面考察《金瓶梅》中的“是”字句及相当于判断词“是”的“乃”字句“系”字句,但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是”字句。本文着重讨论“是”字句的语法结构形式及其语义关系,同时也适当地进行历时比较。0.2.为行文方便,本文把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分别记作NP、VP、AP,把主谓短语或小句都记作NP·VP或NP·AP。  相似文献   

19.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