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关键词“运动”“中年男性”“骨密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将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按照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不同强度运动三种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得出该阶段的中年男性骨质已经开始逐渐流失,应该加强运动减缓骨质流失或加强骨密度值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增加男性中年骨密度值是有限的,虽然不会增加骨密度值,但是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可以减缓相关部位的骨质流失速度;抗阻力运动对中年男性的骨密度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对髋关节和腰椎L2~4部位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高强度运动相比于中低等强度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值的增加更加显著,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大鼎 《体育世界》2010,(11):37-38
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全身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增强骨密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方式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作用不同;(2)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3)开始运动的年龄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4)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度训练会导致骨量下降。本文通过对力量练习、冲击性练习等因素对骨密度影响的分析,以期为如何有效提高骨密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纳入文献整理并进行有效合并,扩大样本容量,定量评价水中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为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提供科学、有效、安全的健身方式。以水中运动、中老年人、骨密度、游泳、aquatic therapy、aquatic plyometric training等为主题词;aquatic organisms、bone mineral density、density、the elderly等为关键词在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检索文献共1217篇,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2篇。水中运动与对照组相比,对中老年人腰椎、桡骨、跟骨骨密度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股骨骨密度则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陆上抗阻运动对腰椎骨密度影响显著,但对股骨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水中健身运动改善中老年人桡骨、腰椎、股骨、跟骨骨密度,在效果表现为量的积累,预时长一年效果最佳,运动频率每周1-3次,每次35-60分钟。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及其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密度(BMD)是评价人体骨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在现代技术仪器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运动就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重点讨论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和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综述。研究众多文献发现,骨密度值的高低对人体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运动是提高骨密度最健康、最实用的理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专著和教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不同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以期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有关运动疗法与绝经后妇女骨骼的研究越来越多.对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重点对运动疗法的机制、运动干预方案和效果、影响运动疗法的因素等进行综述,旨在找出适合绝经后妇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运动途径.结果表明,绝经后妇女通过定期的有氧承重练习及抗阻力量练习等运动方式可有效改善骨密度,并且结合激素替代治疗和补钙等综合方案可使该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儿童少年骨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负荷是骨生长、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适量运动可增加儿童少年的骨密度,而运动缺乏与运动过度会对其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并就其影响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体骨密度是反映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体育运动对骨密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人体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骨代谢的状况,评价体育锻炼效果,进而指导大众健身。同时,骨密度也是评价运动员训练状况和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运动训练中掌握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训练效果、防治运动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双能X线吸收技术(DEXA)是测量骨密度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体育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文献综述法,从体育锻炼对不同年龄人群BMD的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作用不同。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开始运动的年龄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高尔夫球运动对强化骨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尔夫球运动是以步行为主的体育运动。增加骨盐量的运动之一是移动体重的运动,相当于步行、跑、跳、舞蹈和滑雪等运动。再一种是重量训练的抵抗运动。由于高尔夫球运动是在柔软的草皮上进行,对于增加骨密度的刺激可能不充分。高尔夫球运动的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采用高尔夫球运动对骨进行强化,并不是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氧运动对老年人活体骨矿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取北京部分高校退休教职工和老年长跑俱乐部的队员277人为受试者,并对他们进行了活体骨矿物质含量的测试。结果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活体骨的质含量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女性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在有氧运动对骨矿含量影响的调查中发现,有氧运动组骨帮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高于普通老年组;纵向追踪结果表明,尽管受试者骨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有氧运动组下降幅度低于普通组。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学儿童体力活动与身体素质、骨密度的关联,为促进小学儿童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ActiGraph GT3X+型加速度计与CM-200超声骨密度仪分别对扬州市某小学313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的测量,最后对小学儿童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男孩的MVPA与50m跑、1min仰卧起坐、1min跳绳都具有弱效应的相关性(p<0.05),女孩的MVPA与50m跑、握力、1min跳绳都具有弱效应的相关性(p<0.05),男孩与女孩的MVPA都与立定跳远具有中度效应的相关性(r=0.32,r=0.394,p<0.001);女孩的MVPA与骨密度Z值、SOS都具有弱效应的相关性(p<0.05)。小学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与身体素质、骨密度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运动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仍未能解决的问题,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并延缓骨密度的生理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资料法和实验法调查119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16~18岁)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参加运动的情况。结果显示男性运动组与不运动组BMD值有显著差异性。女性中职生运动组有使骨密度增加的趋势。运动时间长、运动频率高的组别BMD也高。男性每日运动时间大于1h组与小于1h组的BM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对BMD有积极影响,运动频率大于3次/周及每日运动时间超过1h对BMD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U.S. women are ageing. This is causing rises in osteoporosis prevalence and risk of fracture with related increases in health care costs. Replacing sedentary time with light physical activity may represent a cost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solution to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wome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conducted over the period 2003–2006 provided cross-sectional data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objectively assesse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1,052 women aged 50–85 years old. Substitut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in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duced osteoporosis for those women replacing 30?min of sedentary time with an equivalent amount of light physical activity. Substitution of 30?min of sedentary time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light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about 3?mg/cm2 and a 12% reduced risk of osteoporosis in the spine. When considering overweight women and women over 65 years of age, this association was reinforced and it extended to the pelvis, legs and trunk, resulting in a consistent bone mineral density increase of about 3–6?mg/cm2. The substitution of 30?min of sedentary time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light physical activity appears a possible primary prevention method to reduce osteoporosis and related increases in risk of fracture, mortality, and health care costs in women over 50 years 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