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公开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和欢迎。特别是“专家型”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已被广大一线教师视为传播新理念,传授新教法的有力抓手,笔者也以为,就新课程改革而官,公开课教学无疑是一个连接新课程与教师的重要载体,在此,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教学谈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和看法,以资和诸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娄海清  徐苏 《师道》2004,(5):15-15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好形式。公开课种类繁多,有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使公开课教学大打折扣,黯然失色,让听课倒了胃口,执教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开课,就是某教师公开上课,将他的教学活动给人看,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从教学管理角度,可将语公开课划为两类——示范性公开课和探索性公开课。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公开课、示范课冲击着一线教师的感观,老师们带着迷茫像赶庙会似的,从公开课中受到启发,点燃教学创新的热情。激动之余,细思量,总是感叹于公开课中课件之精美,师生互动之完美,又往往遗憾于平时的教学无法学到其“创新之举”、“精会之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开始和推进,对公开课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高。纷纷攘攘的讨论过后是理性的思考,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公开课成为宣传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抓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公开课渐渐演变成教师的表演课和作秀课,使其失去常态化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幼儿园公开课的本真入手,指出当前幼儿园公开课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倾向,明确幼儿园公开课本真的回归与建构:既需要幼儿园构建科学的评价用人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幼儿教师秉持正确的公开课教学观,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的公开课历来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为了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教师得花上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精心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公开课中便出现了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片段。在此,笔者就某些数学公开课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备好公开课,做足公开课,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飞越。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开课的功过是非,已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其实,真实的公开课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是教师成长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异化现象使其未来发展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两难抉择。若要摆脱困境,公开课就必须走向真实。从教学、研究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角度考查,公开课离不开真实,真实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和本初意义所在。真实事件的充盈、教学个性的张扬和功利做作的绝迹是公开课真实的三个关键指标。公开课中要想达成真实,需要在评价目的、主体、氛围、标准、规范、条件及结果的使用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必不可少的经历,也是公认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对公开课的研究较多,对公开课的争议也较大,笔者主要列举其中五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看公开课     
李海琼 《广西教育》2007,(10A):26-26
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是非常有益的。但现实的许多公开课,却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于不顾,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热闹气氛和所谓新颖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演变成了精致的“完美课”、作秀的“表演课”和泛化的“媒体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武陟县育英小学积极探索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途径,赋予老途径新内容.取得一定成效,对于公开课。学校提出教师要多上多听.要求公开课体现教师平时的教学常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由于开始时教师积极性不高又缺少经验,学校在开展公开课活动中没有给教师设置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亮点和课堂不足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一堂区级公开课。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和反思,提出了无论是主动开设公开课还是积极听取公开课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从公开课出现的原因和公开课的发展阶段两方面对公开课的历史演进展开分析。公开课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特点和中国传统的师徒制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公开课的内涵、类型与功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如何准备与实施,如何开展好公开课活动中的观课、议课,以更好地发挥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有效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分析公开课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青青♂小草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磨砺。因此,如何上好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作为日常教学的特例和精华,脱胎于日常教学又远远高于日常教学。鉴于公开课的典型性与影响的巨大,一直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关注,肯定声和否定声此起彼伏,各种探讨层出不穷。从公开课的现状上看,"公开"是表面化的、  相似文献   

20.
日常的教学设计与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重视的程度上看,不仅有量的差异,更有质的不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像上公开课那样刻意地雕琢、花费精力,也难以达到公开课的教学水平。因此,公开课的价值不断遭到质疑。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公开课的价值,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