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种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语言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诗学的含蓄美,具有其赖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多种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创作者通过运用辞格式思维,使艺术作品创作更加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对音乐、舞蹈、建筑、影视创作中的辞格式思维分析,来阐述了辞格式思维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艺术是经典的部分,不仅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传承下来,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使得国画更具有含蓄之美。国画之所以称为国之精髓,主要在于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力上,将中国式的审美呈现出来。国画是虚与实的同一,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更注重运用虚构的画法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使得绘画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情怀。国画艺术将创作思想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就是塑造了意境,这也是国画的生命力所在。本论文针对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6.
含蓄美是中国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人们常说的画外之画,弦外之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藏的这种含蓄美。朱自清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正是努力追求这种含蓄美。《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作者却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文中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通过送行,买桔子等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却是通过父亲“背影”的重复出现而不断升华的,写得曲折顿挫,十分含蓄。本来《背影》的创作冲动来源于父亲对“我”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8.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作是作者以一定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把现实的社会生活升华为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理念为目标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让受众通过艺术作品得到情感共鸣和思想理念认同,用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创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受和深刻思考。歌唱不仅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歌唱者的艺术创作过程。歌唱作为艺术创作特定的艺术形式,思想性是其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十分注重空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中空白美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场景的省略和跳转、画面的剪辑和组合、语词的模糊和多义、主旨的多种和不定、意在言外和言此意彼等几种。古诗词中空白美的形成和古诗体自身的特点、创作者重含蓄的审美追求及空白强烈的“召唤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作是个体心灵劳作,个人人格特性的表现是艺术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因此,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应体现为个人身份。艺术创作中的个性追求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与集体主义并无矛盾。个性追求应趋向于人性的终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休谟把美视为主观性的存在,艺术美不过是鉴赏者心中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艺术美的存在与艺术品本身又存在密切联系,对于规则的应用,对于自然的表述,对于材料的整合,对于创作者内心感受的物化都能够影响到鉴赏者的情感。鉴赏力有精致与粗俗之分,蕴涵于艺术品中一般性的美能不能被体验,与鉴赏者的气质和主观意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因创作主体心灵的隐痛和创伤所形成的苦闷是创作动机的内驱力。这种苦闷主要由生活的苦难、生理的残损、精神上的疾病、政治上的失意所致,然而它却是创作主体产生幻想的最佳因素,是培养创作主体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创作主体洞察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从而使文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品的产生只是艺术活动的最初阶段,作品的价值和潜能只有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获得最终认可和升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鉴赏者的审美过程其实是心理上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书法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受书法艺术形式客观特殊性和鉴赏者的主观艺术素养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书法艺术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可以养成读者独立的艺术判断能力和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是清朝中后期一部涉及戏曲语言风格的重要曲论著作。在《曲话》中,他旗帜鲜明地标举了戏曲语言创作应追求典雅性的审美主张。在品评各家戏曲作品的过程中,梁氏提出了实现语言典雅性的可行之径:忌通俗和忌浮词,谓之二"忌";宜蕴藉美和宜意境化,谓之二"宜"。  相似文献   

17.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贯穿"美的最高原则"、充满神秘与怪异、创造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以传统文艺为胚胎等特质。"美的最高准则"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追求人美、景美、文美、意境美。其作品中无数神秘怪异的场面将读者带入光怪陆离的世界。泉镜花的文学深深植根于以"草双纸"、"能乐"、"读本"、民间传说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之中。泉镜花通过文体实现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的浪漫派,沈从文与田纳西·威廉斯,一个擅长诗性小说,一个力塑诗化戏剧,都执著地以诗意的抒情性创作手法在作品中记取美、抒发主观感受,但两者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意蕴、揭示的情绪感受等都呈现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背后透露出的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对文本隐含的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看出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与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具有相通精神气质、相近艺术追求的创作主体结出迥异的创作之果.  相似文献   

19.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明示和暗示两种,暗示因为能使诗歌增加艺术魅力而受诗人的重视。暗示主要利用比兴、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处理好暗示中的“隐”和“示”的关系,对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