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马斯·杰斐逊的共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斐逊既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又为古典共和向近代共和发展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共和主义思想,成为共和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力图制约权力来保障公民的权利,通过公共教育的推行来促进公民的民主参与,与古典的共和主义思想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在史学界和政治学界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于他的思想是颠覆性的、创造性的,在史学界他打破了陈旧的研究方法,带来了方法论的革命,在政治学界他推翻了约定俗成的很多基本概念,让人们重新反省许多想当然的理论。斯金纳自身的政治思想倾向于共和,但是也不是传统的那种共和思想,所以有人把他称之为"新共和主义"、"公民人文主义"等。本文从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入手,介绍并评论当今学术界对斯金纳共和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历来是西方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核心主题,其中主要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迥异甚至相互竞争的基本范式。哈贝马斯力图借助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伦理学等理论证成一种作为公权与私权之统一的公民权理论,从而实现对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超越与整合。对此,他着重阐释了人权与人民主权的互明关系、法律与道德同源互补,并将公民权体系的构建回归公共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哈氏“公民权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关注了复杂社会中的法律合法性问题,形成了商谈论的现代性法律话语。他认为随着传统社会向后传统社会的不断演化,欧洲社会不断法律化以适应复杂社会的功能需要。法律作为制度之法又作为媒介之法,在现代社会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的有效性由此表现为合法性与合法律性两个方面。自由主义法律范式和共和主义法律范式为代表的法律范式无法有效解决法律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基于复杂性社会中人们对法律规范性期待和法律范式在解释法律合法性问题上存在的理论不足,提出了一种程序主义商谈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的法律话语可以视为商谈理论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法律话语可视为其现代性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洛克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完整的提出古典自然法的法律思想家,其自然法思想独到之处在于: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学说,以人民权力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论,法治与分权理论以及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理论;这些思想为近、现代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5,(1):40-43
凯尔森将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纯粹的、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能确定某些行为合法或非法的"规范。与自然法的权力分立观点不同,他主张"权力的分配",强调权力职能的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由三个机关共同享有,然而权力要正当行使,依据凯尔森的"基础规范"理论,权力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权力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佩迪特无意重构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体系,他的目标是打破自由主义对自由概念的垄断,在共和主义的框架下,以无支配的自由观为核心,围绕自由、法律、公民、参与、身份等重要议题,深度阐释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从概念选择到方法解构,佩迪特的论证存在诸多误读和缺陷.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论域.  相似文献   

8.
在《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一书中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谈及了知识、权力、生产力三个重要的话语 ,他认为 :在人文科学里 ,所有门类的知识的发展都与权力的实施密不可分 ;权力具有压抑作用 ,但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体的 ;权力就是权力 ,法律就是法律 ,权力不应干预法律 ,而法律不应表述权力 ;此外他还认为 ,权力可以移交、转让。这些话语对当前我国现实都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共和主义观点和思想,例如宪政的价值和可行性,自由对于共和国的重要性,执政者对国家权力的运用、公民品德的培养等等,都成为美国立国的思想基础。美国共和宪政的灵魂是自由精神,其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保护私人利益和个人自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促进积极的、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权和领导权,以便在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美国共和政体的构成要素是人性与美德,通过制度偏好,即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来控制公民美德的衰败,在激发公民美德生长的同时,从而更好地维持共和政体的稳定;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思想有限地保留了古典共和概念中的积极公民和民主,但用代议民主取代直接民主,并将共和有效地纳入宪政框架。  相似文献   

10.
沈晓敏 《历史教学》2004,(10):15-21
袁世凯上台后,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己任,与各省议会在适用和解释法律、权力归属等重大问题上发生激烈争执.两者之间的矛盾不能循着理性合法的途径解决,各省议会无论有无法理依据的支持,有权必争,导致精力分散,未能正常发挥地方议会的职能.中央政府则利用强势地位以命令代替法律直至解散省议会,与民主共和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1.
以自然法为社会契约前提,人民在公共意志基础上把所有权利和权力让渡出来缔结契约形成主权体,人民作为主权者制定法律,并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来执行法律或公意,最终结束自然的自由进入社会的自由,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自然人的前提假设受备受功利主义挑战,绝对的主权理论和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具有激进性质,无法落实到政治实际操作。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要走出困境应该具体落实到公民权利的保护之上。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骚,最后赢得了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阐释权.  相似文献   

13.
刀大杀人多     
这幅漫画描绘的是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登上权力顶峰的丑恶嘴脸。一只猿猴(袁世凯)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表面上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让位与袁,但袁世凯夺取权力后便开始镇压革命。  相似文献   

14.
马相伯吸取西方宪政学理论,对宪法所研究的国家和国体,政治和政体,国权和民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严历批评了袁世凯及其继任者所推行的武人政治,积极维护民主共和,倡导地方自治,虽属照搬西方政治理论,有其理想化的一面,但他始终维护宪政和民主共和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了霍桑短篇小说《胎记》,揭露了男性运用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制,探讨了女主人公对父权话语进行的颠覆和反抗,并总结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权在民思想、共和思想、民主与法制相统一思想、国际法思想等极富实践性与创新性。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许多复杂问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法律问题,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共和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共和政体思想是在中庸哲学基础上阐发的,具有明显的折衷调和色彩.他认为共和政体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中产阶级为领导阶级,维护城邦的长治久安;以法治为治理原则,用法律来规范、制约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以混合与平衡为政体建构原则,并使各种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上台后,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己任,与各省议会在适用和解释法律、权力归属等重大问题上发生激烈争执。两之间的矛盾不能循着理性合法的途径解决,各省议会无论有无法理依据的支持,有权必争,导致精力分散,未能正常发挥地方议会的职能。中央政府则利用强势地位以命令代替法律直至解散省议会,与民主共和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9.
“二次革命”后,共和前途岌岌可危.进步党国会派与国民党温和派积极寻求遏制政局倒退的办法.期间,为联络各派力量,共同致力于反袁专制、挽救共和,张东荪到处奔走,穿梭于两党之间,成为政论界的活跃人物.他参与创办了多份杂志报刊,激烈抨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与复辟帝制,同时从学理角度检讨国民、进步两党的政治立场与主张,探讨共和政治建设之路.张东荪所倡导的“有形对抗力”论及“第三者”的联合,成为温和共和派联合维护共和的理论根据;他对“地方分权”及联邦制的论述,在当时也颇受注目,集中反映了共和温和派对挽救共和途径的思考与努力,也由此确立了他在政论界“政学泰斗”的地位.在反袁帝制运动中,张东荪毅然放弃和平改造的立场,以更激烈的态度与袁氏对抗,并成为武力反袁的旗手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二次革命"后,共和前途岌岌可危。进步党国会派与国民党温和派积极寻求遏制政局倒退的办法。期间,为联络各派力量,共同致力于反袁专制、挽救共和,张东荪到处奔走,穿梭于两党之间,成为政论界的活跃人物。他参与创办了多份杂志报刊,激烈抨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与复辟帝制,同时从学理角度检讨国民、进步两党的政治立场与主张,探讨共和政治建设之路。张东荪所倡导的"有形对抗力"论及"第三者"的联合,成为温和共和派联合维护共和的理论根据;他对"地方分权"及联邦制的论述,在当时也颇受注目,集中反映了共和温和派对挽救共和途径的思考与努力,也由此确立了他在政论界"政学泰斗"的地位。在反袁帝制运动中,张东荪毅然放弃和平改造的立场,以更激烈的态度与袁氏对抗,并成为武力反袁的旗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