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公益广告中的声音元素是广播中最精华的部分,广播声音元素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三类,这三大类影视声音元素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主要借助声音来传播信息,这就决定广播类媒体在录音报道中对声音元素有着极高要求。记者在录音过程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声音元素采集能力,且在后期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做好后期的处理,利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本文结合广播新闻录音实践,对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声音的载体,包含了语言(包括同期声)、音响(包括现场实况)和音乐等多种元素。因此声音是广播最大的魅力所在,是最为本质的东西。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广播节目需要创新意识的一个最关键的基本点,就是我们用声音传达什么?  相似文献   

4.
江婷  李卫红 《视听界》2007,(3):95-96
“声音是广播的惟一媒介,广播是声音的广阔舞台。”当声音通过电波发散开去,舞蹈着的声音精灵蹁跹起舞。在广播节目中合理运用声音元素,可使之更富自然、和谐、立体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去年年底,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推出2002年冬春新版节目表时,不时在播放这样一条广告宣传带,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把最美的声音奉献给广大听众。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呢?大家知道,广播是以电波为载体,诉诸于受众听觉的媒介。声音是广播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产生共鸣的唯一元素。因此,声音的特点也就构成了广播的特点。我们常说要按广播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其实也就是要按声音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录音报道虽然被广播媒体普遍采用,但还存在着模式老套、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作为广播记者如何采集到精彩的声音元素,并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好声音元素,真正发挥录音报道功能,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妍 《记者摇篮》2008,(8):65-66
数字技术和网络广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广播带来了机遇,一种颠覆广播手段的可视广播正在起步,它将“视觉元素”融进了声音传播,使广播不再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视觉元素”将延伸广播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何昱 《记者摇篮》2009,(7):126-126
广播作为传播媒介,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广播靠声音传播,人们通过听觉来接受信息。而广播节目中的音响是广播节目最具特色的元素。声音是广播的载体,而音响是广播节目的优势,也是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中的核心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俞云峰 《视听界》2012,(6):91-93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在江苏电台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个动人的声音留在了听众的记忆之中,有的鸿篇巨制、气势恢宏,有的短小精悍、沁人心脾。广播人一路走来,不断创新变革、提升拓展,现代广播融合时尚元素,愈加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广播的载体。许多业界人士认为,除了播音员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外,广播音响或广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人声(记者的现场口播和采访对象的声音等,这是第一音源)、音乐(第二音源)、音效(介于人声与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是第三音源)。对于广播新闻来说,除了各种介质传播的新闻所具有的共同品质外,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是综合性的听觉艺术,也是现代广播文艺的重要样式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追捧。其独具匠心、变幻莫测、行云流水般的声音魅力,将广播的声音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声音”无疑是广播最大的魅力与优势。声音包括“主持人(播音员)声音、同期声、音响、音乐”等,广播发展的历史曲线证明,音乐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表现元素。“音乐”正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3.
声音是广播的惟一媒介,广播是声音的广阔舞台。当声音通过电波发散开去,舞蹈着的声音精灵蹁跹起舞。在广播剧节目中合理运用声音元素,可使之更富自然、和谐、立体的美感。声音即涵盖了有声世界里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确切地讲,作为纯声音艺术的广播剧而言,则需按听觉艺术的规律——音响语汇来创作剧本、制作节目。简言之,它应该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传媒学家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多种多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广播靠声音来传播,音响是广播节目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也是广播节目的优势所在,带音响的报道和节目成为了广播“扬独家优势”的有力武器之一。所谓广播音响就是指被报道的事物和人物及其所在环境中发出的声音,善于传情,富有感染力,有着无穷的遐想空间,在当前众多新闻媒体激烈...  相似文献   

15.
纪实,是一种手段,一种风格。电视媒体制作纪实作品的手法很值得我们广播人借鉴,并可以把它有效地运用到广播作品中。虽然广播与电视相比,缺乏画面优势,有很多元素受到限制,但是听觉与视角的转换使纪实在广播节目中也成为可能。积极运用有特点有个性的声音效果,记者动情用心地去捕捉,广播也可弥补画面的不足,甚至更有冲击力。广播纪实作品更富有现场感,也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黄成 《新闻记者》2002,(11):16-17
澄清一个误解———“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界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 :“声音是广播的特色 ,要发挥声音的优势” ,这是需要澄清的一种误解。特色≠优势 ,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 ,是区别于文字和画面而言的。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 ,电视也有声音。声音只是一种传输的物理特性 ,我们同样可以说 ,声音是电视的(或电影 )的特色之一。因此 ,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 ,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的特色呢 ?笔者认为 ,“宜听性”才是广播的特色。所谓“宜听性”是指广播节目必须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 ,适宜听众收听的状态。简单…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听觉的艺术,它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来再现生活。语言,直接明了,可直白,可委婉,可告知,可评述;音乐,丰富多彩,或激昂,或高亢,或舒缓,或紧张;音效,生动形象,可现场,可模拟,形式多样。这些声音元素的有机组合、巧  相似文献   

18.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新闻作品里的“声音”由语言表述和音响素材构成,其中音响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和竞争手段,音响也是录音报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描绘生活的音响图画,可以成为看得见的声音,使人听了如临其境。这种听觉可以通向视觉,用有声语言表现生活感受,解读生活意境。早在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伯牙逢知音”的故事便是生动的一例。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知音”钟子期在旁边听到后就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琴时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称赞道:“美哉!荡荡乎若江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耳朵听到琴声,经过大脑…  相似文献   

19.
广播广告制作是把广播广告文案转化为声音的一个过程。它考验了制作人对文案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将广告音乐、音响与广告词合理配合?如何展现广播广告独特的声音魅力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我们以为在广播广告制作中应该重视“三要”标准,即:广播广告制作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广播广告制作要激发受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