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月明 《科教文汇》2007,(10X):197-197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界的开山之作。本文以《马氏文通》中的所提供的关于“最”的用法及其用例作为切入点。从语义的变化、词性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最”的语法化过程。同时从句法位置、语义的转变以及认知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促成“最”的语法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可"字进行了历时考察,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得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位置的确定和语言发展演变的自组织性是"可"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范围副词,"一概"和"一律"在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虽有很多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拟在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词性、词义、对文体的选择、语法功能、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否定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试图廓清二者用法上的异同,以求减少留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偏误.  相似文献   

4.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课文Ironand the EffectsofExercise为例,从语义、语法、词汇三个层面分析了英语科技文的功能文体特征, 如名物化成分、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广泛使用等,探讨功能文体特征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是关于语言使用的一门科学.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贯彻语用学原则,可以避免对语法形式只在语音、句法及语义结构上作片面的分析,从而掌握语法形式的语用功能,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以下拟从三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8.
以<醒世姻缘传>中的话料为基础,找出文中开头为"一个"的所有句子,研究"一个"的不同语义.  相似文献   

9.
方菊华 《内江科技》2009,30(3):59-60
听、说、读、写、译都离不开否定表达,最常用的不外乎通过no/not来形成语法否定。但我们不能遗忘丰富多样的词汇否定形式,特别是词组型否定结构,它们不仅能使我们的表达灵活多变,还能在交际中达到含蓄委婉的功能。下面将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词组型含蓄否定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鹿邑方言中有几个常用的特殊程度副词,如"生、死、飞、稀、翻",特别是在口语中,如果表示程度极量时,一般不用"很、非常"等,而是用上述几个程度副词.本文选取"生"这一副词其语义视角、感情色彩、句法义及其组合能力等作四个方面的个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邢相文 《科教文汇》2007,(3S):156-156,170
本文对“可”字进行了历时考察,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得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位置的确定和语言发展演变的自组织性是“可”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与人们在"explanation"、"interpretation"与"Interpretation"的语义与语用上的分歧相关,西方科学解释研究出现了"句法学与语义学"、"语用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考察维度.合理的科学解释研究应实现科学解释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的辩证统一、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的辩证统一,在方法论上应坚持从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的关系中理解和解释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3.
"X的节奏"是新兴流行的网络用语。本文基于网络语料库,对"节奏"、"X的节奏"中的"X"进行句法、语义、结构等多角度考察,分别从本义和新义的角度揭示了"X的节奏"中"节奏"和"X"的语义、语法特征,最后从流行语的流行机制和"X的节奏"本身出发,总结出该结构得以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黄石方言中表示程度性状的"果"这个常见字进行分析,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分析"果"的动态运用,试图揭示黄石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济源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采用重叠后加"老"的形式表示程度加强,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单音节重叠式有所不同,本文从济源方言中形容词的重叠式前加上"老"这种形式的形容词适用范围、语音特点、句法特点、语义特点考察了济源方言中单音节重叠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明贤 《科教文汇》2012,(1):88-88,114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光"和"就"两个副词进行对比,详述了这对副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三个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张莹 《科教文汇》2014,(34):117-119
动词的句法组合能力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动词的价是大脑词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句子的生成必须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确定动词的价必须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现实存在的句子入手,去除其中所有的语用因素,从而还原动词在大脑词库中的本来面目。本文以一价动词为例,探讨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词的句法组合能力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动词的价是大脑词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句子的生成必须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确定动词的价必须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现实存在的句子入手,去除其中所有的语用因素,从而还原动词在大脑词库中的本来面目。本文以一价动词为例,探讨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京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03-203,315
被动句的生成在生成句法理论框架中被认为与名词短语的移位有关。生成语法理论主张被动句的主语基础生成于内部论元位置,之后为了满足格位才移位到被动句的外部论元位置。但是这种移位在有些特殊条件下显示出对移位的限制。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些被动句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