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端木蕻良小说的叙事特色,他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让读者忘记自己的读者身份,能驱使读者不自觉地以剧中人物的身份沉迷于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情绪中去。他的小说具有震撼性,能使读者的心灵产生独到的审美效果,这都源于他小说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开头、结尾和过渡,是小说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表现主题、发挥小说的宣传教育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开头新颖生动,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尽快地沿着作者的思路,了解小说的内容。结尾简捷巧妙,不仅能帮助读者掌握全篇的精神要旨,给读者以启发和鼓舞,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过渡自然,不显痕迹,可使小说前后衔接,语气相连,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此及彼,而不致发生阻隔和脱节。在研究、总结小说结构艺术的特点时,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好的小说对读者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令读者废寝忘食。希望一口气就把厚厚的一大本巨著看完。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阅读小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也是如此。到底小说有什么魅力,能让读者到了如此忘我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能让人修身养性。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化特色的课程,语文课程里包含的阅读课程更是对人有生活上的帮助。在社会中,语文阅读教学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当人们在平时读电子版小说时,就是在和语文打交道,小说的情节会牵扯着读者的内心,读者的情感体验也在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5.
杲向真的小说<小胖与小松>,用生动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小松的心理,把幼儿特有的心理活动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读后如见其人,感同身受.正是作者对幼儿心理学的谙熟与传神的刻画让这篇建国初发表的小说能经受住时间的洗涤,至今魅力依旧.  相似文献   

6.
微型小说具有想像丰富、构思精巧、语言精练的特点,能让读者在有限的艺术时空获得最大的审美刺激。近年来随着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广大中学生也越来越青睐这种文体,在中、高考作文中尝试微型小说式写法,出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微型小说式作文,受到阅卷  相似文献   

7.
小说说穿了就是一个好故事。任何想把小说变成政治方面的布道工具或是思想教育方面的读物的想法都是很可笑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俗物,就是要取悦于读者。读者不看你的小说,你有什么办法?你会不会发几千份申请去让读者来读你的小说?任何好的小说家都会对小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罪与罚》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描绘了一幅城市贫民生活的悲惨图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一个让读者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和精神感到痛苦的过程,因为书中的人物让读者感到压抑,让读者的灵魂受到折磨,尤其人物身上并存的矛盾对立更让读者感到烦恼,但是在让读者觉得阴暗的同时却又存在一丝光明的力量,犹如黑暗中看到的亮光,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的希望。索尼娅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上帝最高智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好的小说对读者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令读者废寝忘食,希望一口气就把厚厚的一大本巨著看完。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阅读小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也是如此。到底小说有什么魅力,能让读者到了如此忘我的境界呢?人在现实的世界里,常常遇到挫败、失落、不满足,小说的想象世界,成了最好的逃避的处所,至少可以暂时填补心灵的空虚、无助和无奈。小说所描写的人生,并不是现实生活的记录,而是经过加工、包装、美化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是想象的人生,是读者在现实人生得不到满足,而在小说中得到补偿、得到快慰、得到满足的虚幻人生…  相似文献   

10.
玉色瑗姿     
文字记述的最好方式,就是小说。小说就是讲故事,通过故事,那些传奇人物能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那些历史要素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印记,那些文化符号能在读者心目中豁然贯通。如果真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那么,小说中的故事场景是否波澜壮阔,故事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敌我之间是否恩怨情仇,就都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该小说意义多元化,仅从小说中裁缝老婆一角,就可以让读者引发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燕南 《英语沙龙》2011,(3):24-25
词语的文化色彩 翻译文学作品,不仅是让读者欣赏其内容,也要让读者领略到异域的文化,所以译者在译介作品的同时,也有义务介绍该作品所依据的社会文化。这种介绍不是片言只语就能解决的,不能放在小说的正文中,于是译者便往往采取脚注的办法。现从Jane Eyre中摘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情感的错位是小说得以发展的动力,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正是借助这种错位让散文化的笔法最终以小说呈现。作者通过四次错位让读者在一次一次的情感失落中感受"我"对说书人悲苦命运的同情和对说书职业的热爱,引导读者体验人生的卑贱与杰出、短暂与永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进行类比分析,旨在让读者能更全方位地从圣经文学的角度出发,对主人公苔丝悲惨命运进行重新解读,从而更深刻透彻地把握其小说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并挖掘出小说的宗教内涵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孙犁的<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我觉得该作品的意境是让读者感受"诗化"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意境优美是该作品的突出优点.蕴涵传统文化的意象,引发读者诗歌联想的笔触,无一不引发读者从诗的角度联想,进而在读者的心中播种了诗的感念,使读者自觉从诗的角度欣赏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窥视观点来阐释读者阅读《占有》小说过程中的窥视体验和产生的心理投射效果。通过综合运用接受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观点,希望对小说的阅读魅力进行解读。我们认为小说通过采用独特而多样的形式,包括信件,日记,诗歌和全能视角等方面,让读者进行窥视,并投射出自己的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乔莉(1923-2007)早期的大多数作品多为元小说——关于小说的小说。一方面她对女性生活进行完全逼真的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到她的故事完全真实;另一方面,她却总是通过元小说的特点,尤其是有意凸显叙事框架,让读者确信其故事的虚构性,从而得以尽情讲述或被压抑或被视为禁区的女性经验故事,甚至涉足一些离经叛道的主题,而且避开来自正统读者的直接针对她本人的伦理道德批评。她的元小说叙述模式为她的女主人公门争得了一定的公共话语权,也为她自己奠定了澳洲最佳"女说谎者"的小说家地位。  相似文献   

18.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相似文献   

19.
约翰·契佛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寓意深厚,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也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关注。《巨型收音机》这部小说就是读者以及评论界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它真实的反映出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在《巨型收音机》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艾琳对一台有窃听功能的收音机的痴迷,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道德的沦丧。下面的论述将从两个方面,探究《巨型收音机》这篇作品的写作风格,以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于18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字》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此小说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名篇,所以对其作拉康式心理分析不仅有助于拓宽读者的理解视域,亦能从中再次获得别样的主题内涵。同时也能让云绕在珠儿周遭的神秘因素彻底祛出,从而重新建构其成长之路,还原一个真实的孩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