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马克思的悲剧观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而来的,在黑格尔那里真正决定人的行动动机和人的行动目的的根本原因是实体性伦理力量。黑格尔把人类的一切行动都看成是伦理所支配的。马克思便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曹禺的话剧《雷雨》,不仅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解读《雷雨》,分析《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2.
《雷雨》通过对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及其仆人两个家庭、八个悲剧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揭露了一幕幕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以及当时人的生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精神困境,性格、命运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雷雨》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雷雨》首先受到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直接受到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的影响;《雷雨》在结构上受到《俄底浦斯王》的影响,在戏剧情节进展中运用了“发现”和“突转”的技巧。同时采用了封闭式结构。《雷雨》还受到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等的影响。它们都属于家庭悲剧,又同时具有社会悲剧的性质。两部悲剧的女主人公都同时具有复仇女神的性格特征。《雷雨》受外来影响,但它首先是民族的,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干扰,学界一直把《雷雨》定位在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层面。但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理应从原版本进行考察,且要尽量抛开政治语境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若本此原则来解读《雷雨》,就会发现该剧首先是一部命运悲剧,这便是对《雷雨》悲剧主题的一种还原性阐释。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曹禺的创作动机——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主人公的生命境遇——"郁热"下的挣扎困境;观众的审美感受——先悲后愤之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曹禺的著名悲剧《雷雨》为阐释对象,从悲剧类型、悲剧模式等方面对《雷雨》的悲剧艺术进行阐释,认为该剧属悲剧类型中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融合,侍萍的悲剧属命运悲剧,蘩漪的悲剧则属性格悲剧,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命运悲剧气氛之中。其悲剧模式属由《氓》始的夫弃模式的现代重版,并由两个夫弃模式叠构而成,其对中国古代悲剧模式和两方悲剧模式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曾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雷雨>并非宿命,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在周朴园与侍萍等人中得以演绎.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 ,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 ,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一部命运悲剧。本文从对命运的抗争与超越这一特定角度对繁漪形象作了解读,对其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意义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丽凤 《考试周刊》2014,(25):19-20
纵观我国的话剧历史,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故事的悲剧性、悲剧的构成还是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上来看,《雷雨》都是彻底的悲剧,具有深刻的悲剧意蕴和丰富的历史、社会内涵,其突出的戏剧艺术和悲剧感染力为中国的话剧史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曹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曹禺的每部作品都能看出其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包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易卜生及奥尼尔的剧作。论文从结构、命运和原型的角度来解读《雷雨》的古希腊悲剧血统。  相似文献   

13.
生存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4一、一种新的悲剧观曹禺的《雷雨》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悲剧类型,或者说它表述了一种新的悲剧观,这就是“生存的悲剧”。我之所以认为《雷雨》创造了一种新的悲剧类型,原因就是这部戏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叔本华提出的悲剧情形之三———由于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的彼此间的损害。它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两种模式,从而把对悲剧性的根源转向了生存本身,这是《雷雨》以悲剧的形式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将其称之为“生存的悲剧”。传统的研究大都认为《雷雨》属于“命运的悲…  相似文献   

14.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悲剧,还是命运悲剧─论曹禺《雷雨》的悲剧性质与主题韩南宗《雷雨》是一出悲剧,这是毫无疑义的,似乎还没有人异议过;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也为世所公认,没有多大分歧。可是,当问题涉及到它到底是一出什么性质的悲剧,主题是什么时,就令人为难了。按照时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罗洪秀 《新疆教育》2012,(10):54-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话剧史上出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以及《日出》、《原野》的出现,使得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从此走向成熟,把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最轰动、热烈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使得“人及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了小说之外有了新的关注、思考和探索,本文从《雷雨》中生存悲剧的际遇去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品.它把西方话剧史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以及社会悲剧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资产阶级性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与此联系剧中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伪善、冷酷和它们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本文从剧中儿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分析,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刘建设 《现代语文》2006,(10):71-72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雷雨》的解读就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专家学、作家本人、教材教辅编写以及语教师等视角入手,从人与命运层面谈《雷雨》的主题:命运悲剧说、基督教忏悔说和生存悲剧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