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1 开展课外采集、制作标本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自然教材中,有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内容.还有动物、昆虫等内容.然而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的只是研究对象的基本轮廓,掌握到的只是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要获得真知还得通过学生亲自演练琢磨.所以我们把这些活动延伸到课外,使他们思维不受局限,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我在上<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举行一次制作叶的标本的竞赛.我把学生带到一座小山上,那里植物种类繁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采集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用采集到的叶片制作出形状各异的标本,有小鱼、有大树、有房子、太阳、月亮…….这些树叶标本创意新,有童趣,看着那一幅幅作品,让你感觉到那不是标本,而是小画家作出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通过课外采集制作标本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巩固课内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在初一年级选了十几个学生试着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第二年扩大到四十多个学生,分植物小组和动物小组。活动内容有:生物专题讲座、校内植物调查。校内树木分类名牌、校内栽培花卉调查、采集动物标本、叶脉标本制作、绿化花卉的扦插和嫁接、苗圃种植和管理、校园绿化管理等。经过二年多的活动,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从1986年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活动,已收集植物标本850号、四千多份,隶属于96科、430多种。这些标本在教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该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生物学技能。在1993年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中、我校参评的“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项目,获全国优秀活动奖。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传授生物学知识的主渠道,课外科技活动则是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天地。课堂教学教师只能根据现行教材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难以满足那些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学生的要求,课外科技活动则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它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植物的种植和观察实验;小动物的解剖及骨骼标本制作实验;自然资源的调查;举办生物学知识讲座和科普宣传栏等,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参观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目的,主动联系学院附近的几所中学,分组到这些中学协助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期间开展的活动内容有:生物知识讲座、校园植物挂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其中主要是蜡叶标本的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和青蛙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以及整理学校植物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辅导学生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至今,已经成立了四个活动组。各组活动情况简介如下:一、标本制作组制作简易标本,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一项科技活动。结合自然课本的有关内容,我们经常带领学生到田野、山坡等地方采集动物,植物、矿物,回校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金平县地处边疆亚热带地区,到处是深山老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金平一中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遵守国家关于珍贵动植物保护法的前提下,从1973年开始,发动师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上山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他们采制的标本与教材紧密结合,如初一年级主要采制植物的六大类群和十科绿色开花植物,初二年级主要采制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的昆虫标本。到目前为止,他们采制的动植物标本共  相似文献   

8.
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 ,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1 开展课外采集、制作标本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自然教材中 ,有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内容。还有动物、昆虫等内容。然而对这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的只是研究对象的基本轮廓 ,掌握到的只是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要获得真知还得通过学生亲自演练琢磨。所以我们把这些活动延伸到课外 ,使他们思维不受局限 ,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我在上《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 ,举行一次制作叶的标本的竞赛。…  相似文献   

9.
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特订立本学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一、活动内容结合农村特点,从我校的具体条件出发,本学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继续办好和完善五个活动基地:1.植物园:种草种花种树;嫁接花木;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采集植物种子;制作有关植物标本。2.科技作品制作室:用于制作各种教具、模型;制作各种标本。3.阅览室:陈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  相似文献   

10.
我校近几年来,在狠抓常规教学的同时,注重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建立科技实验小组40余个,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花了大气力,下了一番功夫,相应地也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教师撰写论文6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30余篇,获奖的有10余篇。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10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8篇。学生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有5件获奖。植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周陶陶《嫁接黄瓜的实验报告》获荆沙市科协、市教委、市环保局联合颁发的二等奖。我们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做法是:1开展观察活动1.天文观察我校成立了15人的天文观察小组…  相似文献   

11.
结合教学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是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知行结合、提高素质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请了省林科所杨所长,环保局小王老师,市林科院罗老师来给学生上课。 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贵州省林科院,杨院长亲自为孩子们上课,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介绍了怎样鉴别有毒植物。在大森林中,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植物标本,捕捉昆虫。中午自己砍柴做饭烧烤,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活动回来师生共同制作了许多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有的学生还写出了《保护花草树木》、《我学会了制作植物标本》、《怎样鉴别有毒植物》等科技小论文。  相似文献   

12.
我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由来已久,这项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为一体,深受学生的喜爱,特别是生态考察夏令营活动,至今已连续坚持开展长达18年.累计参加活动的人数有638人次,安全跋涉6375华里,采集制作的动植物标本30多种.  相似文献   

13.
《制作叶的标本》(第五课)是整个自然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技能训练课课型.这一课通过训练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制作植物叶的压制标本.初步培养学生制作标本的兴趣和技能,掌握制作的程序.同时还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当地植物,以及这些植物的叶形.其中制作叶的压制标本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市教仪站曾在1992年暑假期间,组织我市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到青岛、烟台开展海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活动,使教师掌握了有关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本文就有关海生藻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谈谈我们的体会。1 采集工具 采集瓶(可用塑料桶代替)、标本夹、台纸、纱布、吸水纸(麻纸或旧报纸)、小刀、镊子、毛笔等。  相似文献   

15.
西海固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比较落后,大部分在校学生知识面狭窄,兴趣不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一些课外科技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扩学生思路,辅助课堂教学.现在,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自然课,在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凡是与当地农业生产有联系的课文,都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有些章节学生就感到抽象,不好懂.如果我们在上课时辅之以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校三年级自然课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实验和一些科技活动,像种子发芽(还简单讲了计算发芽率的方法),花草和树叶标本的采集、制作,参观气象站,指导学生动手写《天气观察日记》等.四年级自然课讲到“机械”知识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诸如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应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在课外动手搞些小制  相似文献   

16.
多姿多彩的植物贺卡钱国清构思:植物贺卡制作,是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及艺术设计于一体的适合广大青少年开展的科技活动。这项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使他们的双休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项活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  相似文献   

17.
初中植物学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拓宽知识面很有帮助.绪论课中谈到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都靠中草药治疗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因此,我认为,可以把采集标本与认识植物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药用价值,联系起来.为此,我在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时,首先,拿出上几届学生所采集和制作的各种药用植物标本.在这些标本的背面都附有介绍本植物药用价值的文字说明,例如,在凤尾草标本,附有以下一些验方:①治痢疾、肠热便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化石是指那些在岩层中保存下来的各地质时期的植物遗体或遗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带领学生去寻找、采集植物化石,让他们亲手将植物化石从岩层中挖掘出来,能增进他们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植物化石标本,对教授生物进化的知识颇有助益。下面就植物化石的形成、类别和采集几方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课外科技活动,是数、理、化、生等学科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要重途径。十几年来,我们化学学科先后组织过教具制作、洗相、羧甲基纤维素试制、提炼黄金等课外活动小组,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坚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了认真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开展课外活动是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到课外观察、采集、制作各类动、植物标本,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视野,调动积极性,发展个性,增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几年来,我校生物教研组在生物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