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世保 《中国德育》2005,(11):22-23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人有了责任感时,会将有关道德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对自己的道德评价联系起来。当符合要求地完成了任务时,就感到心安理得;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过失感或表示歉意。责任感的缺乏将是个人道德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试论以树立自尊和责任感为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尊与责任感是个体有为于人类的人格核心。自尊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心理,表现为承认和重视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喜欢和热爱自我的情绪以及接受自我的意向。自尊是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功能发挥的基础。责任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人必须对自己、对所承担的角色和社会负完全的责任,这样,他才是自由的;责任感是 的道德意识发展的基础,而履行道德责任,要靠内心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要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责任感,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自尊与责任感。从这一点上说,培养师范大学生的自尊与责任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映 《教师》2008,(1):3-4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不同社会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是指青少年对自身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意识及在履行责任时对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行为后果是否满足内心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显然,这个定义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的认识及承担责任的行为倾向性;二是产生选择和承担责任的行为;三是伴随着责任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责任感是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与自我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趋于淡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实验教学中通过具体详实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对自我、他人和集体及社会的责任感,将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统一起来,使大学生逐步增强责任感,逐步胜任所期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刘世保 《中国德育》2005,(12):30-31
一、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责任感都属于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6.
从知、情、行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个层面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态度。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来看主要有四个层面:1.对自己负责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启用他的内在动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要承担社会责任感,必须先对自己负责,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相似文献   

7.
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浅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即个体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怎样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感可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个体、他人、集体、国家以及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针对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榜样示范与自我调控基本理论等,培养工程技术学生人才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以推动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但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得学生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更无法付诸实践,导致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不明显。文章主要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荣辱观教育等道德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个性心理的主要品质,是一个人对其所属全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然而在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和集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价值困境迫使人们通过道德责任重新确立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承担道德责任,需要重建责任主体,在理性自觉中体悟责任价值;面向生活,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责任践履能力;尊重介入,在学会关心中体验责任情感;把握层次,在循序渐进中升华责任境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从道德人格、能力发展、政治修养等方面促进自我完善与成才。本文对高校如何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责任意识是人们对自己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的认识与觉悟,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义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指导责任行为的道德意识。它对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至关重要。民航类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航的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关系到民航的安全。因此,构建民航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完全相同的个性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情绪、情感极其丰富,而且具有叛逆和偏执心理。与个性特征相呼应的是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他人责任感缺失,集体责任感淡化,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以及存在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当代大学生,他们正逐渐成长,社会阅历和知识逐渐丰富,思想认识方面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高校、家庭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现状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并通过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一。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人格丰富多彩、个性充分发展;使其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因而我们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表现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明显,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凸显,对待自我责任,存在无责任化倾向。同时,还应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仍然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一代。在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肯定责任感对社会、对个人的积极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对他人责任感方面,具体体现为关心他人;对自己责任感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习责任。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心理状态,是和道德认识密切联系着的。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荣誉感等等都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仍有部分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存在知行不一、甚至是知行倒挂的现象,通过对杭州市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出相关建议,进而探索通过打造"责任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实践"一体化链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实效性、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