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雪萍 《江西教育》2022,(36):43-44
道德与法治“长程三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诉诸学生心灵的教学,也是一种入脑入心的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式体验、活动式体验、实践式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
"道德体验"植根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是相关教育理论的演绎与聚焦。文章提出实施"道德体验"的教学主张,将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三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活动中感悟道德""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敬文 《生活教育》2014,(20):37-38
基于"道德体验"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突出基于"道德体验"的教学实践着力点和"品德"与"社会"最佳联结点的探究,通过研究团队的验证、完善,构建了基于"道德体验"的《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情境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教学情 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体会其所传达出来 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 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问题体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情感凭借与情感目标有机沟通的动态过程为途径,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多种内心情绪体验,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情感体验的主要形式有:直觉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有联系的情感体验。实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精心选择体验点,激起学生真切、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  相似文献   

6.
《桂花》教学案例是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一次野外教学典型案例。《桂花》教学案例涵盖了情境教育的诸多元素,体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特质,凸显出情境体验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充分展示了情境的真实体验与想象体验、自然体验与文化体验以及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创新是情境教育的基本旨趣。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润泽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促动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德育课,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核心目标,目标的达成具有渗透性和习得性。师生在合作体验中渗透情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思维碰撞和价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无痕的德育渗透功能。我市组织了《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学研讨会,本文以秦老师执教的七年级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新要求。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源自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开展生活体验才能发挥其作用呢?这是相关人士不断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应用生活体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加深自我体验、感受和领悟,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一、引发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情感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因此,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循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选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德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效性差 ,缺乏魅力。德育的理论研究证明 ,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必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 ,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 ,必须激发道德体验。本文阐述了新时期聋生道德体验的内容 (回归聋生生活 ) ,总结了四种道德体验方式 (活动体验、教学情境体验、类比移情体验、直觉体验 )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迟桂军 《山东教育》2000,(29):22-22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事业,要高标准地完成这一事业,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增加道德的体验,体验高尚,体验成功,体验道德是非。当学生的体验升华为一种道德愉悦时,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才能变成学生的道德渴求、道德需要,进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条件,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机会,来达到这种教育教学效果。如初二法律常识课的教学,我们不再采取原来的背概念、背条文、理论分析式的教学法,而是将知识教学与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体验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亲自参与和经历,通过学生主体的亲身体验获得道德知识、提升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一框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经历的教学样态。引题:从快件与外卖说起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下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也就是说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们要摒弃枯燥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积极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与内化的道德认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的学科功效,使之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晟 《甘肃教育》2020,(3):184-184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讲授和灌输来掌握的。这些内容就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情感与道德体验,它是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判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则使学习过程具有了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课中感知生活、课后体验现实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盖悦 《天津教育》2022,(14):34-36
<正>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新一轮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显著亮点,是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工具”。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笔者立足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的策略创设活动,如调查活动、情境活动、问答活动、生活活动等,给予学生体验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一系列活动,掌握基础内容,锻炼学习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详细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存在相似点,均强调要通过实践体验和社会参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课程可从师资队伍、体验活动、教育阵地、评价方式等方面尝试有机融合,从而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教材"、教学活动以显性引导为主、学生缺乏德育体验的深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课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将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