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次函数知识历年来都是中考数学考查的热点与重点.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第26题,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到两坐标轴距离之和的有关问题,立意新颖、综合性强.其中第(3)问的解法多样,有助于激发不同考生的思维.以下浅析此题的几种不同解法,供参考.一、原题呈现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笔者阅读《中学数学杂志》(初中),发现2019年第2期和2019年第4期刊登的两篇文章都研究了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试题的第19题.郑学涛老师在文[1]从四个角度用9种方法研究了这道试题的解法,对于引导学生积累45°角常见的使用方法和处理策略,做了很好的总结归纳.李玉荣老师在文[2]中对部分解法进行了优化,并提出新的解法和拓展.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试题做了探究,体现了作者不凡的研究功力,同时笔者查阅了当年中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  相似文献   

3.
在解几何题时,应充分挖掘题目所含信息,为条件与结论架桥,还要从图形中提炼出基本模型,寻找解题突破口.基于此,本文以2022年深圳市中考第22题第(2)小题为素材进行解法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近两天半的阅卷工作,笔者完成了2021年芜湖市九年级期末考试第23题近千份试卷的批阅任务,感触颇深.本题源自2020年山西省中考数学倒数第2题.参考答案只提供了一种解(证)法,解法过于"标准"和单一,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纵观试卷中学生的答题,现将第(2)问的各种精彩解法呈现出来,供各位同仁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各地中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其中全等三角形是中考的高频热点.本文以2019年安徽一道中考数学试题第(1)问为例,在对各种解法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做一些分析思考.一、试题评价  相似文献   

6.
题目:如图1,在△ABC中,∠ACB=90°,∠B=25°,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交AB于D,则的AD的度数是______. 该题为1998年天津市中考第10题,选自《几何》第三册第102页B组第2题. 此题难度不大,但比较灵活,可从不同角度、多种解法来考查有关“弧”的计算问题. 解法1 利用弧所对的圆心角,如图1.  相似文献   

7.
高三教学要重视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研究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并从中获得解题的思路与技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Ⅱ卷)文科第21题:已知函数f(x)=x3-3x2+ax+2,曲线y=f(x)在点(0,2)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Ⅰ)求a;(Ⅱ)证明:当k<1时,曲线y=f(x)与直线y=kx-2只有一个交点.这是一道高考压轴题,问题(Ⅰ)解法简单,在此不赘述.问题(Ⅱ),对于文科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现提供三种解法,并分析各自优劣,让同学们从中去品味不同解法间的差异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宁市2006年一道中考试题: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方法如下:请你用上面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对任意三角形(下图a)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2)对任意四边形(上图b),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面相等的矩形.(1)解法1直接仿题例即可.如图1.图1解法2从两边中点作第三边的垂线段再旋转即可.如图2.图2解法3作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再过两中点作第三边的垂线段即可.如图3.图3解法4过一顶点及相临两边中点作第三边的垂线段.如图4…  相似文献   

9.
1原题再现2019年安徽省中考数学第23题为: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P为△ABC内部一点,且∠APB=∠BPC=135°.(1)求证:△PAB∽△PBC;(2)求证:PA=2 PC;(3)若点P到三角形的边AB,BC,CA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求证:h 21=h 2·h 3.该题是全卷压轴题,与近几年安徽数学中考压轴题相比,难度不算大,计算量也比较小.该题条件简洁,蕴含的基本模型却很丰富,结论也很多.解法灵活多样,趣味无穷,思维含量颇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2007年5月份抽样测试题的第15题,曾先后在多种出版物上出现,其不同的版本上的解法各不相同,为避免该题解答的混乱状况,现就此题以及此类问题的不同解法进行分析.问题有6件产品,其中含有3件次品,现逐个抽取检查(不放回),求:(Ⅰ)前4次恰好查出两件次品的概率;(Ⅱ)设查出全部次品时检查产品的个数为ζ,求ζ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解答:(Ⅰ)P=(C_3~2C_3~2A_4~4)/A_6~4=3/5.第(Ⅰ)问的解法没有问题.以下就第(Ⅱ)问的不同解法进行分析.解法1:有两种出版物上的解法如下:当ζ=3时,即在6次抽查中,前3次就查出全部3件次品,或前3次查出全部3件正品,均视为检查出全部3件次品,∵P(ζ=3)=A_3~3/A_6~3×2=1/10;同理,当ζ=4、5时,有P(ζ=4)=(C_3~2A_3~3C_3~1)/A_6~4×2=3/10;P(ζ=5)=(C_4~2A_3~3C_3~2A_2~2)/A_6~5×2=3/5;∴ζ的分布列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卷中物理第22题是一道设计新颖、独具匠心的好题.知识综合性强,数学知识在解题中运用广.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中,只给出了一种解答方法.笔者对该题补充一种解法,既是对该题解法的探讨,又想为评分标准作以补充,敬请专家指正.原题.(6分)在黑箱内有一个由4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3个接线柱1、2和3.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5年第7-8期的《中考题解法再探》一文,对2014年天津市中考数学第18题的解法做了一番深入研究,得到了两个新的解法,并分别进行拓展与应用.笔者研读后,发现原文在研究新解法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忘记了题目的作图工具,忽略了无刻度直尺的主要功能,将无刻度的直尺画图  相似文献   

13.
林惠彬 《亚太教育》2019,(12):164-165
数学中考题往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2019年湖南益阳中考数学第23题第(2)小问为例,呈现了不同解法和思考过程,并就此提出一些数学中考几何复习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择题虽然题小,但知识容量大,考查范围广,是各种考试命题的首选题型.在中考中,选择题的解法因题而异,灵活多样.本文以200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为例,介绍常用的几种解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研究数学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也就是所谓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其实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用一种"格式化"的解法来解,同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就是所谓的解法多样化.日前,我在教学中碰到了这样的问题:(1)求过点(-3,4)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2)求过点(-3,4)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问题是用"格式化"的解法来解,还是采用多种解法来解呢?下面我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宁波中考数学第18试题(填空题)的确是一道好题,曾引起全国各地多位数学老师和学生对这一中考题的热烈讨论,对该题的解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大多解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教研是可以的.这道题确实很好,值得雅题共赏,资源共享,共同分享解题带来的快乐.对于数学解题,应追求合理的解法,而合理的解法应当是自然简单的,因此笔者综合参考多位老师的解法进行归类整理,  相似文献   

17.
实验题的一题多解能从不同角度思考,沿不同途径探究,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又开拓学生答题思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请赏析200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第19道实验题的七种解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济宁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填空题,做对的可能不到1%,现将该题的解法归纳如下.题目如图1,点A是反比例函数y=4/x(x> 0)图象上的一点,直线y=kx+b过点A并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B,C.过点A作  相似文献   

19.
开拓"一题多解"的应用功能,通过实例比较不同解法,教学生从不同解法(或不同答案)的比较中学习创新:发现新问题的线索,提出新问题,解决并拓广新问题,使"一题多解"成为数学课堂"意外收获"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3题的设计独具匠心,其不同的解法多达十余种,给同学们以广阔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以下给出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解法,以供同学们参考。题目:如图所示,(?)DEFG内接于△ABC,已知△ADE、△EFC、△DBG的面积分别为1、2.8和1.2,求(?)DEFG的面积。解法一:如图1,过A点作AH∥DG交DE于点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