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幼儿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游戏活动的质量取决于游戏的材料,尤其是自然材料。游戏材料取自于自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儿童不仅可以从游戏中获取无穷的探索乐趣,而且有助于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强调理性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强调人类的解放,培养人的理性,形成完人教育目的观.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标准化的人,追求人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然而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与自然性.其实,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与学生本身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发展规律.这种教育的和谐自然性对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范式,是经人的感性想象和抽象规定融合而成的,以非目的的自然性为其根本特质的实体观念,是自然性的抽象之"道"。"道"的自然性,指"道"作为产生万物的自然存在所具有的自在本然的感性实体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对由它生成的器物来说所具有的分立的外在性和"道"指引人们实现"道身和合"价值追求的在世超越性。"道"作为"本源"的感性有限性和作为"方式"的抽象个别性深刻体现了"道"的自然性。"道"的自然性对于诠释"道"的实质及其方法论应用具有核心意义。正是"道"自然性,才使东方之"道"没有抽象虚化至西方哲学中的"普遍理性"这一形而上学的绝对化实体,才使"道"的抽象"理智规则"不同于理性的"普遍规律"。"道"的自然性有三个本质规定:感性的实体性、分立的外在性、在世的超越性。"道"的自然性观念,虽有其相对忽略生活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盲目实践辩证法等消极局限性,但却有着消解和克服自我的理性虚饰与意志僭越的意义,涵蕴和促成了国人善待自然、即器明道、重情贵生、天人合一等现实主义完善自身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自然性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完全产生于自身,是自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道德上的利他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人类的利他行为是一个内生性的文化行为,是自然利他与社会利他的统一,并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限定,它在自然的文化化与文化的自然化过程中获得确证,最终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民教育的自然性基础是指任何一种形式的公民教育都不能只是单纯依靠社会和学校来完成,而是需要一种非社会性质的自然教育作为前提和准备。这一点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卢梭认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人的自然权利,然后是人的各种义务和责任。人并不是天然的政治性动物,发生在人身上的公民教育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让人直接进入社会,而是在这之前需要让人经过一段在社会之外的自然教育。为此,卢梭将爱弥儿视为理想的教育样板,筹划了一个从自然人到公民的完整教育方案,并将公意作为调和爱弥儿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造纽带,最终将爱弥儿培养成一个在人性发育上充分健全的现代公民。由此,回到和理解人原初的自然性,以一种人性平衡术的方法和眼光来把握人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分寸感,是一切形式的现代公民教育都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人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8.
余永龙 《文教资料》2007,(15):46-47
高校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本文从自然性影响力的角度,就发挥辅导员的自然性影响力,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体现了一股浓郁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姜文电影的自然主义倾向更接近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西方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影片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然人性以及影片中场景和情节的安排上所遵循的自然主义原则。姜文电影叙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与自然主义美学相关的拙朴、天然、逍遥等元素。从近些年姜文电影的个性化风格发展来看,这种自然主义倾向正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其中自然性神话应该说最能接近神话的原生态 ,因此 ,通过上古自然性神话更容易把握先民的利害观念。文章从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入手 ,试图分析原始先民利害观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