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只有在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后,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解题过程中,更要注重学会进行力学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有效地增强解题能力,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有关力学的物理问题。一、运用整体法解决力学问题例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正在以固定的速度从倾斜角α=60°的斜面底端O向上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对于某些较难求解的问题 ,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 ,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处理 ,解题过程将大大简化 ,物理计算可快速便捷 .现在就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竖直上抛 .竖直上抛的基本公式是 s=v0 t- 12 gt2 ,位移是时间 t的二次函数 ,其图像是抛物线 ,如图 1所示 ,其最大值就是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hmax=v0 2 / 2 g.空中运动总的时间是 2 v0 / g.图 1         图 2  [例 1]A球以 30 m/ s的速度上抛 ,2 s后在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抛出 B球 .问 A球抛出几秒后两球在空中相遇 .解 :按 A、B球的运动特点作出两球的位移抛物线如图 …  相似文献   

3.
<正>物理解题的口诀是:条件不够就假设,题目不明就讨论。所以遇到情况不明确的问题的解决套路就是讨论。例1在图1中,已知水平传送带的长度AB=s,以速度v运行,在A点轻放质量为m的小物体,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因数为μ,在小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滑动摩檫力对小物体做的功可能()。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页有两处说法表达不严谨,需要修改完善.其一,习题6: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物体的速度是6 m/s,乙物体的速度是2 m/s.碰撞后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都是4 m/s.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相似文献   

5.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的A点处,发现公路上有辆汽车由B点以10m/s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点与人相距100  相似文献   

6.
物理讨论型习题的成因及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平 《物理教师》2003,24(3):51-53
物理习题中有一类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对研究对象的可能的物理状态、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判断、讨论的问题 ,称之为讨论型习题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时 ,往往考虑不周、丢三落四 ,因此有必要加强这类习题的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造成物理习题讨论的几个原因及解法 .1 由矢量方向不确定造成的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某个物理矢量的方向时 ,解题时就应按该矢量可能存在的方向 ,分别进行讨论 .例 1 .( 1 996年全国高考题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 1 0m/s,在这 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  相似文献   

7.
⑥简单的运动[知识回顾]一、机械运动1郾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时候,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郾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快慢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运动郾2郾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郾3郾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二、速度1郾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郾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郾2郾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km/h.1m/s=摇摇摇km/h,54km/h=摇摇摇m/s郾三、速度的测量与应用1郾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测量物体运动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 的A点处,发现公路上有辆汽车由 B 点以10m/s 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 点与人相距100m,那么此人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  相似文献   

9.
谢恩东 《物理教师》2010,31(4):54-55
图像法是高中物理处理问题一种基本方法,利用图像解题直观,物理过程清晰明确.利用物体的运动图像求解运动规律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提到图像法,我们很容易想到物体运动的v-t图像,而x—t图线却在教学中很少用到.但是合理使用x—t图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尤其在多物体、多过程的匀速直线运动中.以下例题重点分析如何利用x—t图线巧妙解决物理中难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传送带问题,是同学们解题的一个难点,下面通过例题来剖析此类问题的解法.例1如图1所示,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传送带两端的距离为s=20 m.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一端,物体由一端运动到  相似文献   

11.
多物体周期性运动的问题是高中物理中最为复杂的内容之一,由于同时运动的物体多、过程多,许多学生在分析时往往顾此失彼,不知所措.而从功和能的角度去分析就更加雾里看花,难辨是非了.例题.一传送带装置如图1所示,传送带在AB区域是倾斜的,倾角θ=30°.工作时传送带向上运行的速度保持v=2 m/s不变.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中有着比较多的公式,通过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利用公式,灵活使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极限思维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解题方式,和其他物理解题方式相比,极限思维法更加直接、快速.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引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将复杂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本文探究高中物理解题中极限思维法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一、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常见物理模型我们可以利用物理模型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高中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找出有效的解题思路,加快解题速度。通过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找出不同问题的共性,进而解决不同的物理习题。二、高中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模型应用1.研究问题建立正确的实体模型在学习高中物理课程时,涉及的物理研究对象和规律都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内容  相似文献   

14.
υ =s/t 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该公式中 ,υ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s表示运动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 ;t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一段路所需的时间。弄清楚该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物理含义之后 ,在运用其解答问题时 ,还应注意两个已知量的求解方法 ,现介绍如下 :一、已知量s =n·l或s =s′ +l例 1 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l=12 .5m ,在t =4 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的次数n =75次 ,火车的速度是多少m/s ?解 :经分析题意 ,可知s =nl,由速度的公式 ,则可求得速度为 :υ =st =nlt =75× 12 .5m4 5s ≈ 2 0 .8m /s例 2 一列火车长为l =2 0 0m ,…  相似文献   

15.
"轨迹"问题是高中物理竞赛中一类很重要 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类问 题常成为学生在物理竞赛学习中较难解答的问 题。本文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物理竞赛中 运动物体轨迹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一教学小结。 1 运用"数学解析法"求解运动物体轨迹 1.1 运用直角坐标求解 对于受到某种几何约束的运动物体,常运用 直角坐标求解运动轨迹,基本思路是:(1)建立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确定运动物体 的坐标;(2)运用物理规律建立有关物体坐标的 运动方程;(3)运用运动物体几何约束关系,定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问题解答中,微元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式,通过分析生活中物体发生的各种变化,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将物理现象转化成特定时间内的物理过程.利用微元法,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方法无法求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解题中的困难.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微元法应用技巧,在解题中灵活利用微元法,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本文分析了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例1 如图1,倾角为30°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2m/s运动,皮带AB长5m.将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A点,经2.9s到达B点,求物体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若增加皮带的速度,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最短时间是多少?(g=10m/s2) 分析物体沿皮带上滑,运动情况可能是先加速后匀速,或者是一直加速,我们用平均速度来确定. 设物体一直加速上滑,则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  相似文献   

18.
在运动学中,经常碰到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问题,许多同学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只考虑追及时两物体的距离关系而忽略其它一些问题,从而造成误解,下面就此问题作一下剖析:例1某人骑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7m处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汽车?误解自行车追上汽车,在时间t内二者运动距离满足s自=s汽 s0  相似文献   

19.
运动图象是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直观表示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运动规律的进一步理解 ,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 ,图象法解题的突出优点有三条 :一是具有直观性 ,一目了然 ,给分析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是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因而在求解一些比较隐蔽的复杂问题时 ,往往比计算法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三是具有简捷性 ,能够把复杂的物理问题变成简单的几何问题 ,提高解题速度。下面结合一些实例来谈谈图象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一、利用图象法 ,解决运动学中的追击问题例 1:一辆客车在平直轨道上 ,以 2 0米 /秒的速度前进 ,司机突然发现同一轨道…  相似文献   

20.
例1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已知ma=4kg,mb=1kg,若物体a以va=8m/s的速度向静止的物体b运动并与之碰撞.设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u=0.2,物体b从运动到最后停止共用时4s.求物体a从运动到静止共用了多长时间?(g取10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