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才。同学们,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他就是我们被尊为中华贤人、为后人所敬仰的伟人的顾炎武先生。顾先生出生在我们江苏省昆山市,他不仅是我国明末清初最有气节的、坚强的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位品德高洁、有伟大成就的学者。顾炎武先生自幼勤学,一生真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材的示范功能。我们用这句话来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材,并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叶老这句话也提示教育者在明确"教什么"之后,要善于科学、艺术地实施"怎么教"。小学语文课程包括现实与未来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反思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法宝"之一,是教师发展、成长、成为名师的重要途径。在去年我县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笔者有幸被聘  相似文献   

4.
王汉兵 《现代语文》2010,(10):129-130
我们都熟悉两句话,一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一句是强调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米",即写作材料,一旦有了材料,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后一句是说获得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说到写说写具体──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六题难点突破四川吴明伟一、难点及分析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六题共有三句话,重在后二句。说清楚"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进行了什么活动",这个不难,按问组句即可。说清楚"自己的收获",这个也不难。难的是...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读写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中有写"中的"写"不是目的,而是辅助迁移;"写中有读"中的"读"也不是最终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也形象的揭示了的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读写联姻,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7.
《成才之路》2010,(6):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正如鸟儿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一样,只有展开"读"与"写"的双翼,语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论纳兰性德的思想轨迹(上续)刘德鸿三、向汉人学习的历史记录我们将纳兰性德的札记结集《渌水亭杂识》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对比参看,就不难发现顾炎武所标揭的"博学于文"的主张和"明道"、"救世"的著作宗旨及其写作方法对纳兰性德的影响。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学识渊...  相似文献   

9.
顾奇 《教师》2012,(13):30-30
家里珍藏着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难以忘记的纪念品。它是由两张八开的美术纸组成,第一张上写着很大的艺术字"感恩",更为别致的是在"恩"字右边分别写着"因为有你"和"心存感激"两句话并画了一根正在花丛中燃烧的蜡烛。在背面写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艺术字,右下角写着:顾老师:  相似文献   

10.
匹夫无责论     
顾炎武是一个明朝的亡国遗民。明朝之亡国,没有人要顾炎武负责。可是他却心血来潮,说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脱罪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李伟清 《考试周刊》2012,(57):42-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使低年级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但好多时候要求他们写句话,却无从下手,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怕写、厌写的情绪。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愿写、乐写,并从每次写话中获得趣味呢?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使写话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成为他们展现自我、憧憬未来的舞台,并为高年级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施动者"和"受动者" 例如:小狗吃了骨头。这句话中,发出动作的是"小狗",而动作的接受者是"骨头"。那么我们可以依据"把"字句的转换公式:施动者+"把+受动者+其它,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改成"小狗把骨头吃了。"把"字句的练习就完成了。"被"字句的转换公式是:受动者+"被"+施动者+其它,那么我们依据这个公式,把这句话就可以改为"骨头被小狗吃了。  相似文献   

13.
《文学和出汗》中一引文的出处段忠林《文学和出汗》是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它的主旨是批评当时一位"上海的教授"宣传文学要写所谓"永远不变的人性"的。文中鲁迅先生在讽刺"上海的教授"时说;"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关于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14.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今天看这句话,也许觉得很浅显,很平常,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不过,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语境的,在这句话前面,他还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说,这"乐"是快乐,比"悦"这种愉悦的感情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扬雄的"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偏激之辞,是文学取消主义的始作俑者。我们认为这是对扬雄的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对"雕虫"的错误理解,"雕虫"当读为"雕彤",是"雕饰"意思,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学写虫书"。基于此,扬雄这句话的本意是反对过度的文饰,提倡文与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仕文 《考试周刊》2011,(46):76-77
"作文难,难作文",自从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写,而且难教。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谈作文色变。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空洞、不真实、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志士和伟大学者。不少人曾为他写过传记。其中要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写得最早,影响最大。解放后,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晗,为纪念顾炎武逝世二百八十周年,又以《爱国学者顾炎武》为题,重新作传。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自觉思考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也是体现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所谓"大作",就是语文书上规定要完成的习作,每学期一般要写7篇。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宣布:"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只写生活日记。"孩子们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重复了一遍后,他们才发出了兴奋的欢呼。  相似文献   

20.
颜光敏是清初曲阜有名的"颜氏一母三进士"之老二,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居诗坛"金台十子"之首,其诗作受到当时顾炎武、王士祯、施闰章和后世诸名家的好评。其《乐圃集》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亦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寓宏大于细微,成为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等多角度对他的诗作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