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话的“有”和“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南话的“有”和“无”在口语中很常用,从词性说,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在句子里组合能力也很强,能构成多样的句式。有些用法在其他方言乃至普通话或古汉语中都很少见,很有方言特色。闽南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以来,各地一直有许多方言,然而也伴随着一种标准话,语言学家称其为“汉民族共同语”。古代标准话是出于同一民族内部交流的需要自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屯溪方言中以“着”代“了”,“着/了”相通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屯溪方言中的“着”同时兼有北京话中“着”、“了”两种用法。其一身二任的用法似来源于安庆官话。  相似文献   

4.
蒙城方言“照”有独特的方言含义和用法,表示“可以”“行”。“照”搭配构型有:“照+了”“不+照”“可+照”“能+照”等。通过对蒙城方言中“照”共时层面上的语义阐释,探析出“照”的文化内涵为:婉转表达的世界观、物化衡量的价值观和道德礼仪约束。  相似文献   

5.
“海”是泗阳方言里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其含义广泛,用法灵活。文章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层面详细分析了“海”的独特之处,旨在为地方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不仅形式上丰富多彩,语法上也很有特点,通过考察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系统、用法和历时差异,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兴起的网络热词“哦嚄”来自四川方言,作为四川方言高频叹词,“哦嚄”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将真实语料与“小三角”(表-里-值)理论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适合于分析“哦嚄”这一方言叹词。在此基础上,将“哦嚄”与意义相近的叹词进行列表对比分析,能全面直观地展现“哦嚄”一词的丰厚韵味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宁方言的程度副词“胡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方言,跟兰州话、西安话比较接近。在语法上跟普通话,兰州话和西安话比较,则有一些特点,本文谈谈西宁方言里“胡嘟”一词。  相似文献   

9.
江苏泗洪县位于淮河北沿、洪泽湖西岸。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很值得研究。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了泗洪话的“给”字句,比较分析了这些“给”字独特的语法意义、与众不同的用法,以及由此构成的特色句式,为现代汉语方言“给”字句比较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0.
河南浚县方言的否定成分“没“、“冇“和“没冇“与汉语共同语有相同的来源,却走了与汉语共同语不同的演化路径,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相同的语义成分,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相同,都是“单纯否定+有“,其中“冇“和“没冇“是语言成分同质兼并的结果。在用法上,三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劼人被誉为典型的地域小说家。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其作品中对方言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其代表作之一的《大波》(第一部)中随处可见四川话中特有的词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作品,理解四川话的生动含义,本文从中摘录了所有的方言词语,分别从它们的意义、结构、造词方式、特殊用法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展示出它们与普通话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劼人被誉为典型的地域小说家。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其作品中对方言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其代表作之一的《大波》(第一部)中随处可见四川话中特有的词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作品,理解四川话的生动含义,本文从中摘录了所有的方言词语,分别从它们的意义、结构、造词方式、特殊用法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展示出它们与普通话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大方话中的“倒”和“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方话中的“倒”和“起”都有多种用法,用作助词时二者之间有时非常相似似甚至相同,需要仔细分析。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一、二两节分别讨论助词“倒”和“起”的各种用法。第三节比较助词“倒”和“起”的异同。第四节探讨助词“倒”的来源。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综合古今语音演变关系、古代白话文献用例、不同方言的对应关系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来考虑,大方话表持续的助词“倒”来自南昌话等赣语方言中也可表持续的“到”。第五节:余论。  相似文献   

14.
“辰州话”方言岛位于四川安岳县境内,是一个濒危方言岛。文章记录了辰州话声韵调系统,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并列举了部分较之于四川方言的较有特色的词汇。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只好”表示“不得不”的意思,“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乍一看,这两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但实际上它们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迄今为止,有关“只好”和“只有”的论述极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则几乎没有人谈到,只在一些汉语虚词工具书里,谈到了“只好”和“只有”的一些用法。这几部工具书是: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  相似文献   

16.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坨”在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里用作量词的情况极少,而在宁乡方言中则是比较常见的量词。本文描述了宁乡方言量词“坨”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同时对“坨”字进行全面的句法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开封话属北方方言,所以开封话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它与普通话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现仅就二者的词汇差异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双峰话中有一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哈”,在双峰话里表给予和被动。文章分析了“哈”的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给”以及双峰话的“拿哈”作了简单比较,归纳了“哈”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