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认为,要办好一份报刊,编辑工作必须有明确高远的指导思想、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明晰开拓的业务指导思想.这些构成了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的主轴。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编辑理论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完美报章”四大准则;制定了“五本八德”的编辑道德规范;强调论说要“公要周适”,纪事要“博速确直正”等。二是编辑业务思想方面,提出了对报人修养的要求、对报刊文体的要求以及对报刊版式编排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吴静 《编辑之友》2011,(4):117-120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职业报人、政论家。张东荪为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把中国哲学家提高到可与西方哲人平等对话的高度,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虽然张东荪以其哲学思想受到瞩目,但他作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职业报刊编辑,在中国报刊编辑史上也曾发出过非常耀眼的光彩。张东荪的报刊活动和编辑思想,正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人通过办报追求启蒙理想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3.
郭春香  李日 《编辑之友》2013,(1):116-119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一生创办、主编、参与编辑报刊30多种,其中尤以《苏报》《民立报》《甲寅》《新闻报》著名,影响广泛,这与之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章士钊的新闻编辑思想主要包括质量至上、业务创新、注重"通信"、善待读者、网罗作者五个方面。其特别强调报刊编辑要有"独立的""旁观者"的新闻立场、"朴实说理""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奠定了"甲寅派"聚合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勇  刘祥平 《中国出版》2012,(12):39-40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和报人谢六逸在报刊编辑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编辑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俗而不媚俗;二是"小中见大,短中见长";三是内容和形式"宜求其‘杂’"。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3)
梁启超、于右任、李大钊、史量才是近代不同立场办报之人("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撰写的报刊发刊词分别表征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无产阶级报人、商业报(大众报)人的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体现于他们对于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价值、新闻自由、新闻法制和新闻道德的认识上。这些认同呈现为两种不同状态:报人的政治职业认同状态和新闻职业认同状态。两类身份认同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中国近代报人身份认同的如下历史事实:或直接或间接追求办报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促生了认同的不同种类;新闻职业认同强调的是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因为商业报刊遵循新闻规律办事,所以商业报人在身份认同方面更趋专业化,更符合职业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了辛亥革命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在省内(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湖州)、省外(上海)和海外(东京)的主要报刊活动,并总结该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及其报刊活动的特点为激进、业务创新多、群体规模和影响力大。这些报刊活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运动,还丰富并发展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史,也为民国新闻业奠定了基础。文章最后还指出,当时进步报人的报刊思想中存在着较浓的工具理性色彩及一定的狭隘地域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是近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报人。他当过记者、编辑、报纸经理人,致力于副刊,采、写、编、经营都很在行。在张恨水多年的办报实践中,他有着自己一贯坚持的报刊编辑思想,具体表现在:追求新闻真实性,报纸应当担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事,为国而言为民而言。  相似文献   

10.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11.
李谦盛 《报刊之友》2014,(9):133-134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为了宣传其政治思想,分别创立了自己新式的舆论宣传工具——报刊,从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着十分浓烈的政治性色彩,为政治服务是它的本职工作,亦是它的特点。但是,虽然是为政治服务,中国近代报刊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报刊发展过程及对其报刊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思考从近代开始中国报刊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近代报人办报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薛亚利 《新闻知识》2003,(12):29-2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一代著名记者、编辑和文学大师孙犁的塑像在天津日报大厦前广场落成。 消息称孙犁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师,杰出的报人,卓越的编辑。评价他以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几代读者。他在与《天津日报》同行的53年时光中,在报纸编辑上的倾情投入和在中国报刊史上所树立的光辉典范,也将成为《天津日报》乃至所有报刊的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是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服务上之彻底精神、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报刊要成为读者有益的精神食粮、办报刊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精神、正确处理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等方面。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韬奋这些经验或贡献,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编辑出版事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6.
成舍我作为近现代新闻史中独树一帜的报人,其报刊观念既受到西方报刊理念影响,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从道德自律角度形成了一套阐述报刊伦理、记者道德操守的伦理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色彩.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刊观念,对近现代报人的报刊活动也产生了深刻的示范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近代社会变革来看,报刊宣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人物之一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积极投身报刊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模式。文章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编辑实践入手,发掘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建构一个由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组成的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并探究其对我国现代报刊活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创造了当时国内杂志界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谱写了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邹韬奋提出关于报刊编辑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