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旭 《出版广角》2013,(Z1):79-81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观点。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极具盛名又颇有争议的观点。"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观点。本文试图全面、多层次、从整体上阐释这一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一、"冷媒介""热媒介"划分的三个要素麦克卢汉在论述他的观点时喜欢运  相似文献   

2.
麦克卢汉曾经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他所说的"热媒介"是指具有"高清晰度"且"参与程度低、有排斥性"的媒介,如广播、电影、手写稿,口语等,而"冷媒介"则是"低清晰度"、"参与程度高"、"有包客性"的媒介,如电话、电视、印刷品等.由于其所处时代原因,麦克卢汉无法对电脑、手机、微博等新媒介进行分类,且其将电视归入"冷媒介"估计也与当时电视信号不稳定、电视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越来越"热"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的清晰度及与此成反比的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参与度,把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的媒介冷热论一直困扰着学界。因为笼统地从信息清晰度和受众心理参与程度考察,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形成媒介冷热悖论。笔者从抽象数据清晰度和具象数据清晰度两个维度对清晰度性质进行甄别,从感知参与和思维参与两个维度对心理参与性质进行区分,揭示悖论产生的原因,对清晰度与心理参与的相关性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对不同媒介的冷、热属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管麦克卢汉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遭受过怎样的批评和嘲讽,如今他的一个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从"地球村"的预言到"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提出再到"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划分,无一不闪烁着他耀眼的思想光芒。本文试以微博为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打造网络影响力:“冷媒介”时代的电视节目生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正在让自己成为"热媒介",而电视则在网络的冲击下成为"冷媒介".网络影响力正在成为影视节目内容流行的风向标,是对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节目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打造强大的网络影响力是电视节目在"冷媒介"时代生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麦克卢汉理论视角来观察当前的媒介控制现状,讨论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将随着媒介融合生态的出现而体现新的内涵,新媒体的本质是互动和参与,媒介控制的关键不在事后处理而在于准确预见并做好规划,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有效的网络舆论预测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明星真人秀”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华 《今传媒》2013,(10):91-92
"明星真人秀"是近几年活跃在荧屏上的一种娱乐节目样式。本文肯定了它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它的成功及其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媒介作为一个"文化装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应警醒自身,坚持真善美,给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同时,在媒体制造的"美丽景象"背后,受众也应提升媒介素养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出版媒介技术发展和出版形态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从造纸技术、印刷技术、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到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全媒体技术,我国出版由传统出版形态发展到现代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形态,出版媒介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人"对出版媒介的参与和控制表现为人和人、人和出版媒介技术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历史的必然性和文化的偶然性,促进了"人"和出版媒介的意义建构、文化选择,促成了"人"和出版媒介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璐璐 《青年记者》2007,(14):37-38
麦克卢汉认为电视媒介是一种清晰度很低、使人深度介入的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直到今天有关冷热媒介的争论和质疑似乎还是没有结束。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就是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的媒介,如广播、电影等。冷媒介是指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
从叛逆作家到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青年领袖",韩寒不同于一般偶像明星,他的出现始终伴随着青年网友与精英阶层的互动,而"战场"则是成为环境的大众媒介。基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韩寒是流行文化语境中的形象符号。它的所指超出韩寒个体的范畴,并折射出青年亚文化群体与媒体的互动。符号由媒介生产,而作为接受者的青年群体则围绕着符号参与表达、争议与否定,渐进地完成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草根视频”是现代影视技术孕育的“冷媒介”的革命宠儿,以其开放、互动的媒介属性和语法特征引发的影视传播界的革命受到电影、电视剧专业制作人员的大量关注;草根视频的语法结构首先呈无规则状态,“无规则”即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规则,所谓“复兴”的价值绝不是简单重复;相对于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草根视频可谓之“贫困视频”“贫困电影”,其语法呈现的方法看似简单、单一,但出发点是自己创造影像,他们不顾传统的经典的语法,一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创新”了语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1):70-76
微信以迅猛态势发展坐稳了移动社交软件的头把交椅。美国学者沃尔特·翁提出的"原生口语文化"及"次生口语文化"理论提供了洞察这种媒介现象的视角。媒介对人们的意义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和"重新部落化",是助力于人们使用和享受原生口语文化的技术载体。对将"原生口语文化"置于"次生口语文化"地位的电子媒介而言,善用口语者,善于虚拟原生口语文化者,会占有优势地位。翁理论对于当今媒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媒介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自身的数字化使之无缝嵌入互联网内部,人本身成为媒介的一个节点,逆转成为媒介的延伸.以“用户”为基础的开放、多向、即时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初步确立.传统大众传播模式以及传统的媒体产业营销模式受到致命的冲击和颠覆,而新型数字媒体产业的运营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文章认为提高以用户情感参与及脑力贡献为核心的用户忠诚度,是数字媒体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游戏化”设计对于解决数字媒体产业的用户忠诚度问题,有着特有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磊  王也 《传媒》2021,(20):62-64
短视频以小见长,不仅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而且切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文由表及里地分析、阐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并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审视了短视频空间偏向、冷媒介、新新媒介的三种媒介属性,进一步冷静思考它与人及其社会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在整合与重组媒体资源的同时,形成了当下的"自媒体"背景,"我们即媒体"日益成为一种宣言。公民话语空间正在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逐渐拓展,建立一个真实、平等、开放、互动、健康的"绿色"传播平台对于公民社会话语"场域"的萌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弋 《现代视听》2011,(10):41-45
姚明退役,是一次重大的媒体集会,它被央视体育频道建构成一次媒介事件。本文以丹尼尔·戴扬和伊莱尔·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个案分析法,阐释了"姚明退役"直播这一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路径和展演,揭示出电视对"退役"这一个人行为进行媒介事件建构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鹏 《东南传播》2012,(7):122-124
在广告泛滥的消费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广告商为了抓住目标顾客的注意力,开始在广告形式上寻求突破,比如使用互文文本、肖似符号等多种方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构建,通过造成广告的眩晕效应,达到营销目的。这些手段使得平面广告呈现出一种"冷媒介化"倾向,需要受众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充分理解广告内涵。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与媒介的演变紧密相连。通过对"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络直播+非遗"两种当下最典型的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研究发现,"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在传播范围、用户数量、用户参与和互动方面表现突出,但存在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传播内容文化内涵缺失、传播效能持续性弱等问题。可以从组建志愿者传播团队、深耕传播内容、打造届次化新媒体传播活动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与非遗之间持续良性互动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