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需要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用以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引导未来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应由三部分构成,即高等教育社会思想体系、高等教育自身思想体系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行动准则。其中,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思想体系(包含政治教育观、经济教育观、文化教育观)正在发生变化;而高等教育自身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人文与功利相统一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合格和谐多样的质量观;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2.
吴茂青 《教育探索》2001,(11):12-13
发展教育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加快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观念和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特色化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章探讨了高校特色化与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创一流等四个关系,认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它们统一于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共同理想与目标中。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韩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出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政策,从中可以看出,韩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改革;提高大学的学术与专业研究能力;加大对产业一学界联盟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市场,二是人才培养,三是人才流动,四是远程教育等。针对以上挑战,作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观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特别是发展网络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五是转变高等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  相似文献   

6.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更新观念、树立发展的新理念;要面向市场、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要外引内联、走合作办学的路子;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产业经营管理须确立三种观念:(一)引入经营理念与经济原则是高等教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前提;(二)引入和建立产业机制是实行高等教育产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三)资金的科学而有序的运作是高等教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也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需要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按照产业的运行规律去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其特殊的教育规律;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需要整合和科学的分类发展;高校内部改革需要以人本、创新、全面和协调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产业部门,人们已经在享受着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多年,但种种事实表明,我们的教育还是个卖方市场,高等教育还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有数字为证:一是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比重仅8%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水平;二是大学入学率还不很高。因此,不少经济学家称我国的高等教育为“短缺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因此,如何加快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加快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就是要以…  相似文献   

11.
刘睿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34-335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这都决定着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旅游类院校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可从课程开发、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教育,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是一种产业的观点,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战略产业观念和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高教强省,高职教育主要表现在注重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身体系的完整、服务经济社会功能的强化,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彰显高职教育服务功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引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规模适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循教育自身及其同社会发展关系的客观规律,而且教育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本首先提出教育产业必须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强调必须是健康的发展。为此需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客观条件下,特别不能忽视政府调控从中起到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深入推进,黑龙江会展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缺乏专业的会展人才始终是龙江会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高职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会展企业的青睐。以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的一项教育实践。通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可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提供知识基础并营造良好的氛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满足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必须有内源性动力,它是形成学校创新文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major concentrations of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intellectual and communicative resources. They reach freely across populations and cultures and connect to government, professions, industry and the arts. The neoliberal logic of markets has entered the real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leads to discourse on the benefits of education being positioned almost exclusively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 on income. The perspective taken in the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happiness motive that asks education to challenge what it is to be a member of society: What moral and ontological stance one will seek to take in developing one’s future? The satisfied student perpetuates the current lifeworld in which they find themselves, seek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It is proposed that an overly emphasised desire satisfaction culture inhibits the edifying mission of universities. This is not to argue against high-quality service provision but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edifying role of personal challenge, determin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ceptualised here as profound happiness or contentment, and the university’s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It calls for a different and more refreshing approach to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As higher education becomes an industry, it commercializes. This process is giving rise to certain anxieties. True, commercialization is bringing certain evil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generating impulse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n essential factor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leads to governance; governance leads to the flow of money; and governance plus money lead to quality. The twin industries of the mass media and higher education are together contributing to mutual benefits and to the benefits of civilization. It is time to rethink their mission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o revise the idea that the right to education is of less importance than the freedom of opinion. In fact, these rights are of equal significance and are interdepend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