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绕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我国运动员体能素质低下,如何利用国家以法令形式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历史契机,发展竞技体育运动,我们必须指出当前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才能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机地同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发展、提高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Internet上建设省级体育运动网页的设想与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Internet节点上建设省级体育运动网页,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实现“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宏伟计划,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省级体育运动网页可成为各省市区的体育运动事业面向世界,走出家门、国门的简捷途径和信息窗口。省级体育运动网页的应由各省市区体委主办,并与当地的Internet节点进行合作。网页以WWW形式发布,栏目和内容应函盖体育事业的主要方面,力图全面反映各省市自治区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学校是业余训练的最高层次,是业训工作的滩头阵地,在我国的竞技体育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肩负着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如何办好体育运动学校,使其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在未来十年内为竞技体育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4.
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只有把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宣传、辅导、政府支持的同时,开发场馆、器材创造和利用运动的空间来激发群众的运动情趣和自觉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场地是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供行为空间的基本运动设施之一,是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物质保证。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技运动训练水平和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变,同时还直接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体育场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客观、全面地反映我省体育场地的现状和发展轨迹,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从1995年底开始,对建国46年以来我省的体育场地进行了普查工作。在各级…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自觉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自觉是在文化中求“自知之明”,强调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竞技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文化自觉”能够促进竞技更加的“人性”;其次,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如何利用“文化自觉”从根本上解决或避免竞技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提倡“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今天,如何处理好竞技与健身此消彼长的关系,把握好文化中的“自觉”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什么?怎样发展体育?这是做好体育工作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体育科研、教育、宣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定系统。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发展要抓好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和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的协调发展。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 ,国家体育总局拟定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宏伟工程。由于竞技体育在我国长期以来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 ,造成了一种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发展不够协调的社会环境 ,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 ,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培养一部分竞技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全民健身的“突破口”。两者的协调发展既能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 ,又能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促进整个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1 协调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学校体育中既含有竞技体育的因素 ,又含有健身体育的因素 ,因此 ,我们可以把学校体育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观点出发 ,按照系统的特性 ,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1 1 目的性原则协调发展作为系统的一种状态 ,需要有一个维持其平衡和有序的中轴。协调作为对系统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 ,是为...  相似文献   

9.
健身课程教学是以健身为目标的课程,其中包含了经过改造和简化了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各种非竞技的健身运动项目。这种课程主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与参与,它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以此来强健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健身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健身课程就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分析了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体育与以提高运动技术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全民健身体育与运动竞技的目的、任务、科学依据、社会功能都各不相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普及与提高的直接相互依存生存的关系,因此认为健身与运动竞技不属同一系统。这种观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概念,对于学校体育、健身教育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两大战略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其中奥运争光计划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28枚金牌,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然而,我们还不能称得上是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因为,全民的健康水平尚没有进入世界前列,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工作尚存在不足之处,须进一步加强。目前,有人称全民健身是绿叶、是基础,奥运金牌是红花、是大厦之巅。也有人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但无论怎样,只有实现了全民健身计划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强国之梦方能早日实现。为…  相似文献   

12.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运动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健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强 《体育世界》2008,(3):78-80
风筝本身是一种无噪音、无污染的“绿色飞行器”。现代风筝的进化,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运动风筝的诞生和发展,正是这方面的展现。本文通过介绍运动风筝的起源及其发展,客观地评价其在健身方面的功用,使它不仅成为手中放飞的娱乐玩具,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良好器械。  相似文献   

14.
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对指导健身者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要想通过体育运动来健身,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健身运动处方即是针对健身者本人身体实际情况而判定的具体健身运动计划和方案,它是全民健身计划科学实施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有利于体现体育运动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独特价值,使体育运动不断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添高品质内容。研究发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提出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能够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体育工作的落脚点。这就需要在明确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计划、治理方式和参与主体的前提下,明确三条路径:第一,坚持“一体化融合”的推进思路;第二,完善“矩阵化融合”的治理框架;第三,构建“集约化融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1~2004全国“游泳之乡”“先进游泳场馆”发展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2001,(5):4-4
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的建议,继续抓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工作,为把全国“游泳之乡”‘先进游泳池馆”建设得更有特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项群体育教学训练理论,运用文献资料与数理统计法,探寻毽球运动与隔网类运动在技术战术、职业化、全民健身与奥运战略、传统与现代文化内涵、经典动作与参与性、毽球器械的变革、赛事构建与媒体宣传方面的同类共性特质。认为应以体育职能部门为主导与各类新老媒体合作、推广主流毽球赛事,扩大毽球项目在运动技能与健康上的影响力;构建校园毽球的教学竞赛体系,保障毽球人才的升学通道,为毽球项目的职业化、全民健身与奥运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制定毽球项目的综合运动会推荐入项规划,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与竞赛机制;以降低毽球飞行速度为目的的毽球器械变革,提高毽球运动的竞技健身与参与性。  相似文献   

18.
专项体育课在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项目应该而且必须为学校体育教学所采纳吸收,作为高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竞技运动作为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展现人的技艺,变成运动训练课。专项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满足社会对学生素质的需要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习惯等,都起到积极作用。不能把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项目与竞技体育及技术,教育的手段与专业训练的手段混为一谈。那种认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应脱离竞技运动项目这条主线转为健身教育的观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9.
“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开设太极柔力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艺术性体育运动包括艺术性竞技运动、艺术性健身运动两类。多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深入,艺术性健身运动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新型的艺术性体育项目不断涌现。它们在动作内容、项目结构及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数有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本科普修阶段,不可能全面、系统的了解所有新型的艺术性运动项目。而社会需要宽口径“复合型”人材,学校教育又不可能在时间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适应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需要,我们将部分艺术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合并、结构重建,提出了“艺术体育”课程,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本科普修阶段,能够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大多数艺术性健身运动项目。从而满足社会对未来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