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子路坟     
子路坟为濮阳名胜之一,座落在市区京开大道西侧。经过整修的子路坟,坟冢高大、殿堂宏伟碑碣林立,青松翠柏颇为壮观。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泗水)人,是大教育家孔丘的弟子。他小孔子九岁,为人正直勇敢,诚笃忠信,勇力过人“有闻过则喜”的美称。孔子很佩服他的品德和才学,曾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在列国间很有声望,曾做过鲁国大臣季孙氏的总管。后来到了卫国先在蒲邑(长垣)为宰;后任卫国权臣孔悝的家臣(掌管府内事务的官)。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向老师请教治国之道,问孔子:“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孔子回答说:“那一定是纠正名份上的用词不当罢!”“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一向深得宠爱的子路对老师竟如是出言不逊。教育初创时期,孔子未必对教育心理深有研究,但他不计较不追究子路之“野”,为满足子路“奚其正”的需要而循循善诱,说了一通为今人所熟知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思想认识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或“=”(全等号或恒等号)。学生行为发生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感觉——需要——动机——行为这几个环节。从“行为”分析“动机”时,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子路“行为”上的鲁莽,是迫于求知的“需要”,大可不必细究。八十年代学生的需要,带有新时代的影响,有其新的特点。学生对知识、成才、社交、友谊、美  相似文献   

3.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教学原则,是孔丘首先提出并得到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衍用至今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知新,告诸往而知未来.”(《论语·为政》)这是孔丘的学生们对他这一教学观点的具体记载.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孔丘认为对学过的知识只有时时温习和练习,才能纯熟、巩固,同时自己也感到愉快,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他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有“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传授给你的知识复习过没有?  相似文献   

4.
《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孔子同几个学生的一次交谈实录,记录了孔子给几个学生上“课”的生动情形。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针对学生“不吾知也”的埋怨情绪,启发他们各言其志,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着重要求他们树立重礼的人生观。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是孔夫子这堂“课”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理想志趣,问题提出之后,子路率尔而对:“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用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夫子笑了,这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的态度,这就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尊重而又友好 !   其实,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并不欣赏,这是我们从全文中就能够看出来的,但他还是以笑来对待子路,以笑来评价子路,一派师者风范,即使不欣赏,也没有丝毫不满意的情绪。正因为此,子路他们才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  相似文献   

6.
兄弟们,不是你们逃离了大学,而是大学逃离了你们,逃离了咱们。什么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这是圣人为我们树立的大学精神。孔丘先生率领一群各具情态的弟子在河里游完了泳,坐在河边的沙滩上讨论人生境界等“文科”知识和驾车射箭等“理科”知识,春风荡漾,白鸥翱翔,欢声笑语,大河汤汤。子路辩论不过孔老师,情急之下竟然动粗,一个左勾拳打过去,不料那孔老师也是练家子出身,轻轻一把拿住子路的虎腕,顺势一带,子路便又到了河里,众弟子轰然大笑,山鸣谷应……这就是两千年前的大学,它民主,它自由,它长…  相似文献   

7.
杀人者有“杀人术”,这是早有所闻的。但最早研究“杀人术”的,竟是儒家孔老二,这还是最近读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才知道的。先生在书中辑录了一则孔丘谈“杀人术”的故事,原文不甚长,兹抄录于后: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首句点明有四个弟子陪孔子坐着。“侍坐”,当然不是我们现在那样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陪坐。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双踵接臀部,好似跪着,这是一种有礼貌的坐的姿势。双膝着地,双踵不接臀部,腰伸直,这也是一种有礼貌的坐的姿势。前者恐怕是闲坐的姿势,后者是发言时取的恭敬姿势。还有一种叫“箕踞”,双脚伸直而平行,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坐相,本文中出现的“坐”。恐怕都不取这种姿势。四个学生陪孔子恭恭敬敬地坐着。他们是——(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九岁,已五十一岁。此人对于政治军事,皆有所长。为人“好勇”、坦率。据史记记载:“子  相似文献   

9.
林乃燊同志在《关于孔丘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拙文关于孔丘的“爱人”思想的论述提出了异议。读罢,感到他的质疑对我深入思考问题颇有启发,但对文中所论,尚不敢苟同。本着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即容许有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的精神,不惮浅薄,就此问题再申管窥之见,求教于林乃燊同志以及热心孔丘再评价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评抑李扬杜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儒术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醉时歌》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的著名诗句。虽都直呼孔丘之名,但李白勇敢地自称“楚狂人”,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公开地嘲笑孔丘。杜甫则以儒家自居,对自己学了儒术未能得到好处牢骚不满,对他心目中“德尊一代”的孔丘死后和柳下跖同样化为尘埃愤愤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教授的《论语》的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连串问题:子路说了哪些话?揣摩他会以怎样的神态或语气说出这番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这一连串抛出的小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等到分析曾皙、冉有、公西华时,教师又进行了重复性的发问,感觉问得琐碎,如果把问题换一下,可以这样发问:“文中孔子有四个学生,你能否谈谈对其中一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听说有件好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先得请教有经验的父兄,然后行事。但对冉术却这样回答:听到后可马上去做!后来,孔子回答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问时说:“冉求作事顾虑多,我有意鼓励他勇敢;子路勇敢但轻率,我有意叫他慎重。”孔子了解学生思想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是发人深省的。拿学生性格来说:有的爽朗大方,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倔强固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勤俭朴实……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质朴而粗俗,却又好勇斗狠,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拜孔子为师以前,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因此不但不生气,而且每次见到他,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子路被感动了,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孔丘的仁学思想夏志新孔丘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的思想是“尊天”、“从命”,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而,当他把“仁”作为哲学范畴运用的时候,却表现出他强调人的主观自觉精神。“仁”是孔丘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 ,传说他有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 ,子路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 ,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 (今山东泗水 )人 ,姓仲名由 ,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 ,质朴而粗俗 ,却又好勇斗狠 ,只比孔子小九岁 ,在拜孔子为师以前 ,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 ,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 ,因此不但不生气 ,反而每次见到他时 ,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 ,子路被感动了 ,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 ,孔子问子路 :“你喜好什么…  相似文献   

17.
引子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某一私塾。那天孔子端坐着,他的学生颜渊、子路则恭敬地站在他身边。孔子说:“今日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能不矜夸自己的优点,不突出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能够让老年人安逸,能够让朋友信任,能够让年轻人有所怀想。”师生闲聊,说到今后的志向,那无所拘束的对话令人怡颜。当时及时地记载,并收录《论语》之中,这在今天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志向”引出的话题充满了生活味和真实性。从…  相似文献   

18.
子路简论     
孔门诸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论语》有41章提及,由此可见他当日的的活跃。他尚勇的精神,坦荡的胸襟,以及勇于诘疑而又虚心服善的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看法,认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谓“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而实际上,孔子对子路也相当器重,感情极为深厚。颜回早夭,孔子有“天丧予”之叹;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孔子为之覆醢,在在表现出孔子对他们相知之深,期待之厚。大体上,子路和颜回代表了孔子的两个方面,两个极致:进取与潜善,立行与坐议;阳刚与阴柔;治世与修身。本文拟就子路的生平与思想钩勒出一个轮廓,并与颜回作一横向的比较,希望能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帮助。因为笔者认为,研究子路,是研究孔子的一道桥梁,一队偏师。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20.
读过《侍坐》这篇文章的人,都和孔圣人一样,鄙夷子路的狂妄自大,却对曾皙的谦虚谨慎、温文尔雅赞赏有加。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这两个人物,我却不以为然。西方有句谚语:“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诚然,子路侃侃而谈的时候,未免有些轻率和盲目自信,但我们不能不为他那远大的志向和对成功的强烈渴望而感叹,而曾皙的谦虚谨慎恰恰反映了他的保守和缺乏自信。当今社会崇尚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为每个人命运的主宰,可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坚守古人含蓄谦虚的“高风亮节”,似乎惟其如此,才能称得上“清高”。孰料弄巧成拙,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