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这几天,超市货柜上堆满了盐,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前些日子在这里有过一场“浩劫”——一场抢盐的浩劫.  相似文献   

2.
12月11日外婆家那里有一种风俗,那就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这六天中,大伙儿就聚在一起——请“灰姑娘”。听说正月十五那天外婆的邻居家要请“灰姑娘”了,我很好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点击烦恼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上新添了一些"怪毛病"。比如,写完一行字后,非要从头开始把这句话反复看几遍,确信没有什么毛病后再写下一句,写完  相似文献   

4.
这一天,电话预约后,我接待了一对远道来访的父子。  相似文献   

5.
每逢老伴生日,我都想送点礼物给她,借以表达一点爱心。可每回都遭到她的谢绝,说什么老夫老妻不兴这一套。再过几天,又是老伴的生日了,我犯了愁,一想到恩爱夫妻几十载,患难与共,什么表示都没有,实在过意不去!  相似文献   

6.
这一天,老师带我们在教室里玩“击鼓传花”,传到谁谁就要说成语,一口气说出五个就当“小秀才”,三个都说不到就当“大青蛙”。  相似文献   

7.
津城 《小读者》2011,(4):48-48
你知道吗,据我国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农历兔年从2011年2月3日开始.到2012年1月22日结束.共354天。农历兔年之后的农历龙年有一个“闰四月”,这一年共有384天。  相似文献   

8.
昨天,奶奶从菜市场买回来一只老母鸡。说是爸爸这两天工作太累了,要炖只鸡绐爸爸补补身子。  相似文献   

9.
农历九月九日(今年是阳历10月16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为什么每年的这一天叫“重阳”节呢?  相似文献   

10.
说"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平 《现代语文》2007,(2):103-103
在《新华词典》中,"奴"被解释为"受剥削、压迫和役使且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是一种对人的贱称.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奴"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卡奴:最早源于台湾,台湾地区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称为"卡奴".  相似文献   

11.
大家可能都知道明代大文人唐伯虎,相传他曾经写过一首极有趣味的祝寿诗。一天,邻居富翁为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题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只见他笔下生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一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正要发作,第四句出来了:“偷得蟠桃奉慈亲。”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这主要得益于“抑”和“扬”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7,(2):110-110
"高调"和"低调"这两个词在现今媒体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它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分别为:"高调:高的调门儿,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说了而不去实践的漂亮话:唱高调.""低调:低的调门儿,比喻缓和的或比较消沉的论调."很显然,"高调"和"低调"是两个含有贬义色彩的名词.  相似文献   

14.
曹起 《现代语文》2007,(1):114-114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遭遇到"零接触"这一词语,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零接触"在言语交际中含义的复杂性.在类似"零接触"的"零X"结构中,"零"一般表示为"没有或没有数量",即"零"对X起否定限制作用,"零X"结构在语义上多数可理解为"X为零".例如:  相似文献   

1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16.
美好的一天是一首诗歌,晨是她的基调;美好的一天是一道彩虹,晨是她的色彩;美好的一天是一枚鲜果,晨是她的滋味;美好的一天是一只小鸟,晨是她的歌喉;  相似文献   

17.
一、报刊中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 笔者最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许多报刊往往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不管是表示动作的"粘",还是表示性状的"黏",习惯上都喜欢写成"粘".比如《人民日报》等一些权威报刊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天气慢慢变冷。每天早晨上学坐在车里,开着暖气,还嫌不暖和。透过窗玻璃,常常看到一辆围板上写着“垃圾”两字的电动三轮车从我们车旁驶过,里面坐着几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咦,垃圾车里怎么有学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请求妈妈放慢车速,紧跟着这辆与众不同的垃圾车。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他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相似文献   

20.
“困”虫记     
一天早上。我刚进卫生间,突然。不知从哪儿窜出一条虫子,在地上快速地爬着,吓得我大叫一声,差点儿摔了一跤。撞在了橱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