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层次,研究了面向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得出了校企强强联合造就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实践技术的主要途径。论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体系,讨论了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性,要求成人学院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专业人才。否则,人才供需错位现象在所难免。据此,提出了行业全程参与下的成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行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制定及培养评价,以期有效地规避成人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推动成人专业人才培养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应对新文科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根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积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跨领域融合、推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互动发展等路径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新文科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全面优化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使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适应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保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构建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从制药产业一线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并实践了“调研、统计、分析、研讨、修订与完善”五个阶段,“校企、校校”二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模式,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加突出,较好地适应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探索了基于"卓越计划"的化工专业人才新培养模式.分析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其中问题,提出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卓越班学生选拔、能力培养、师资建设及取得成果等方面详细论述所作的部分工作,介绍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培养具有突出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专业人才是家庭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台湾地区为培养专业化的家庭教育人才建立了家庭教育专业院系,其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模式及课程体系,为大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提供了典型范例.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法制化及专业化发展程度的视角,对台湾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铎 《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29-231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构建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从制药产业一线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并实践了"调研、统计、分析、研讨、修订与完善"五个阶段,"校企、校校"二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模式,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加突出,较好地适应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针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实现路径展开充分论述。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应包括专业知识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个人素质标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政府以法律法规形式引导构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高校推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高校教师重视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竞争国际工程市场的迫切需要.文章在正视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依据之后,设计了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即贯彻一个方针、遵循两个规律、培养三种能力;构建了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即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目标定位、面向定位、规格定位和素质定位;研究了外向型工程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复合型基础知识、外向型技术知识和外向型公关知识;提出了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层次结构,以及推行国际工程管理认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詹红菊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3-114,132
教师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但纵观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师德建设中误区颇多,师德建设困境重重,师德现状也令人堪忧。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师德建设的突破口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学生“走出去”,把企业人员“请进来”,使仿真实训扎根校园,使生产实习社会开花。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独立学院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师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师德建设的对策。教师追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组成的师德规范价值主体的实现,是师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独立学院健全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高校的专业教育当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在高校开设新专业的模式选择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上、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权重等方面予以关注和解决,这将有益于高校专业教育的发展,有益于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PC) programs rely on contingent faculty to achieve their curricular mission. However, contingent faculty lack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reports survey results (N = 91) and three cases studies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contingent faculty and their preparation for online teaching and then provides a three-step approach for TPC program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to follow so that programs can create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contingent faculty to teach online.  相似文献   

18.
钟铧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5):103-107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应根据科研规模划分学前教育专业类型,由此确定其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及不同类型人才的比例."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两类人才的培养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适当设置来作平台.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分类培养需要考虑开设学科导论课,实行学业导师制度,开展职业倾向测评,构建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知识程度及其意识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从主客观等方面着手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Providing contingent or adaptive support (i.e., scaffolding) is effective. Yet it is unclear how it promotes students’ learning. In this mixed-method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o what extent the effect of contingent support for students’ learning is mediat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take up teachers’ support in subsequent small-group work. We define contingent support as support that contains adapted levels of teach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learner’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question, we analyzed all interactions from 35 lessons of 7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and 7 small groups of students. Logistic multilevel medi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likelihood of students formulating accurate answers during small-group work was higher when students applied the teacher’s support in subsequent small-group work (as opposed to ignoring that support). However, the contingency of a teacher’s support did not affect students’ uptake or the accuracy of their answers. Additional qualitative analyses showed that students’ uptake of contingent support was sometimes hampered by untimely fading of the support. Moreover, we found that contingent support that was then gradually faded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fostering students’ uptake of a teacher’s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