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语宝库。新词新语应是出现在近十几年内,而且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新词新语的特点是出现快、消失快。新词新语能够反映文化的变迁。它反映了三个层次的文化变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新词新语就像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新词新语出现得这么多,对现代人们用语的冲击力也很大,不是所有的新词新语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合用。新词新语的出现有着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时代的烙印;而它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些词语趋于粗俗,使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变坏。我们要学会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2.
报刊杂志用语在具有独创性和鲜明个性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在词汇等方面出现了"陌生化"的现象,通过打破语言的一般标准,使普通语言变形进而产生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报刊杂志用语的"陌生化"主要通过网络新词的使用,旧词新用以及词类活用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思维在语言上停留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互联网络语、校园语和时尚语的流行,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中出现了许多亮眼的新词。也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就业"、"被时代"等"被式"家族应运而生。从"被"字的演变,我们不仅看到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更能看出新词所体现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文章从"被××"结构说开去,从"被"字的演变,"被就业"、"被时代"等"被××"结构的产生,它们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得出的感想四个方面作出阐释,从而得出"被××"结构的社会性所反映的当代人的心理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登旭 《现代语文》2014,(11):91-92
一、时尚化课堂的背景及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的日常行为越来越追求时尚。流行时尚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热剧、流行歌曲、韩剧、网络流行语已经走进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生活也不例外,时尚文化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校园:(一)时尚文化开始进入各类教材。经典影片《辛德勒名单》被编入苏教版必修四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也出现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5.
孙雯玉  刘冰泉 《海外英语》2012,(24):167-169
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以人们的日常经验为基础。认知语言学不是单一的理论,是一种研究范式,也被用于翻译研究。该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中"两个世界"的翻译观,从认知学的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汉语网络新词的认知,并对其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展。网络新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当代人们为了交际的便利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地产出如谐音代替原本词汇的网络新词。此外,还有更多的网络新词被年轻的网民们接受、推崇。本文以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及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不要不要的"一词的本质是指某事的程度;人们认知中的隐喻机制促使该词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就是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睁开睿智的双眼去发现,去体悟,去探求,陌生化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从而产生新的感受和新发现。"陌生化"这一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能独辟蹊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引领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被××"族新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互联网及日常报刊杂志上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以"被就业"为代表的"被××"类"被"族新词.这些"被"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对"被××"类"被"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是具有社会现实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范莉 《英语广场》2012,(3):31-32
"海选"作为当今颇受追捧的一种选秀活动方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最初出现在政治选举中的词在当今的特殊文化背景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新义,本文对"海选"一词的来源、发展及其英译做了适当的整理和研究,并对新词翻译做出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正"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和"奇异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建构,目的是通过某种刺激,强化阅读主体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广告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点。从语音、词汇到修辞,甚至是图片,各种"陌生化"手法不断出现,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了"陌生化"的完成。"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让现代广告更好地发挥出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语文课堂教学采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说说"给力"     
"给力"是2010年非常流行的新词,无论在各类媒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活跃的身影.这个新词在实际应用中,既有动词的用法,也有形容词的用法,不同的用法,意思也有所不同."给力"的流行除了主流媒体的推动作用外,也符合标新立异等准则.他的流行又一次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诗人创作的惯常手法,也是艺术性与文学性的代名词。诗歌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也具有"陌生化"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创造译文的新奇性,更为了促进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互补,译者必须张开双臂、拥抱差异,以"陌生化"为取向,传达出那些使原作成为经典的特质。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和译者的主体性角度来看,诗歌翻译的"陌生化"取向不是指直译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而是指发挥译者主体性、运用"陌生化"手段进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初陌生化理论被提出后,很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而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和陌生化理论一样,召唤结构通过未定点和空白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是实现陌生化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召唤结构在本质上是对陌生化美学的艺术开拓,是另一种陌生化美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语言打造得更亮丽,俄国作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所谓"陌生化",通俗一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因为人们对周围的事物久之都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人的思想也会"无意识"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是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多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与人们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新词中的认知隐喻现象,旨在阐释隐喻与词语发展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认知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网络新词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被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所运用,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感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