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道纪行     
编者按: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营道纪行》为徐桢立抗战间避寇来永,民国己卯(1939)三月初二日至十二日,共十一天的舟行日记。现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整理、标点,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2.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现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释文、注解,自本期起,陆续刊布。又经徐黻本先生建议,将这批文稿题名为《馀习庵九嶷南游草》。  相似文献   

3.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蘸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现经吕芳丈、周亚平二先生辑校、标点,自本期起,陆续刊布。又经徐黻本先生建议,将这批文稿题名为《馀习庵九嶷南游草》。  相似文献   

4.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蘸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目“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赫,以字行,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长沙人。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5.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曰“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蘇,以字行。湖南长沙人。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6.
吕芳文先生所收藏的刘善泽、刘永济、刘永湘致王啸苏诗词稿和书信,是民国时期湖湘学人谈艺论学之真迹,尤为珍罕。吕先生又求得徐黻本先生协助勘点并撰文《抗战前后湖南大学名教授文学三刘诗札手迹序》,本刊稍后将陆续披露。其中刘永济先生的这批诗词手稿,或可增补中华书局版《诵帚词集云巢诗存》,现经吕芳文、徐黻本两位先生整理标点及简注,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刘永湘(1898-1971),湖南新宁人,刘永济弟,曾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与王啸苏、徐桢立、李肖聃等人多有唱和诗文,著作有《文字学》、《转注同意重在相受说》、《文范》等。本辑收录刘永湘教授诗词手迹7首,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吕芳文研究员所收藏,系民国时期学人真迹,内容罕见,弥足珍贵。第五、六、七首标题为编者补题。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的诗歌创作和文化事业的其它领域同步发展,诗人辈出,诗作浩若烟海。少数民族诗人的汉文创作在这一时期也空前繁盛,将其独具的气质和风格带入诗坛,使祖国文化更呈现出斑烂璀璨的景象。在清代所有诗歌创作中纪行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仅据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朝便有陆鸣珂著《使蜀诗草》(顺治间)、乔莱著《使粤集》(康熙间)、徐兰著《出塞诗》等。清代末年这类纪行诗明显增多,诸如嘉道间大臣、蒙古族作家松筠著《西招纪行诗》;道成间大臣、蒙古族诗人柏葰著《奉使朝鲜驿程日记附诗》等等,不胜枚举。然而在纪程诗作者中奉使蒙古并以诗纪其事者目前笔者仅查到三  相似文献   

9.
敦颐办案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  相似文献   

10.
吕芳文先生所收藏的刘善泽、刘永济、刘永湘致王啸苏诗词稿和书信,是民国时期湖湘学人谈艺论学之真迹,尤为珍罕。现经吕芳文先生整理标点,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1.
谢金菊 《初中生》2009,(4):51-52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暗寓哲理,短小精悍,曲折多姿的名作;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宋真宗(赵恒)天禧元年,死于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17—1073),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英宗(赵曙)旧讳,改名敦颐。历任洪州分宁县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贵阳县令、广州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尝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劳苦。嘉祐六年(1061),迁国子博士,赴任途经庐山,爱其风景,遂以疾求知南康军;筑室于莲花峰下。堂前有溪,合于湓江,因以故居营道濂溪之名名之。所以,世称“濂溪先生”。到了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三年,赐谥号曰“元公”。  相似文献   

13.
“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语,出自周惇颐的《爱莲说》.周颐惇,北宋学者,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生于宋天禧(真宗朝)元年(公元1017年),死于宋熙宁(神宗朝)六年(公元1073年).曾知南康军,因为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建造了一所住屋,拿他营道故居的濂溪作为这所住屋的名字,于是后人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对于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相似文献   

14.
(一)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因避英宗旧名改惇颐,谥元,称元公。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五日出生于道州营道(今道县),“营道之西,距城十八里,有水曰濂溪,发源于大江岭,汇为龙湫,东流二十里至楼田,其乡曰营东,其保曰濂溪。广横数百亩,溪行其中,虽大旱不竭。周氏家其上,即濂溪先之故居也。考其谱谍,旧居青州,远祖讳崇昌,唐永泰中,为廉白二州州守,因卜居道之宁远县太阳村,其裔孙讳虞宾,有子十二人,中子讳从远,始徙于  相似文献   

15.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开始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最早记载于文字的,当推《论语》,其曰:“有酒,酷先生馔。”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为父兄。”《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立共拱手。”这里的先生是指博学多才的长者。后来到了《孟子》,书上出现“先生将何之”、“先生保以出此言也”等语。《列子》也说:“西门子曰‘先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选读     
阅读要求:1.结合语境重点把握加点的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2.选文中主要写了周敦颐几件事?后人是如何评价他?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东海王国都城东瓯,刘宋裴《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之永宁也。”唐人司马贞《索隐》引三国吴韦昭曰:“今永宁。”姚氏云:“瓯,水名。”《永嘉记》:“水出永宁山,行三十馀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史记》第九册,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 979- 2 980页)闽中郡治东冶,《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建安侯官是。”《索隐》引徐广云:“本建安侯官是。…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木皮岭》是杜甫陇蜀纪行诗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南下成都途中。对木皮岭的确切位置,古人注释不清,今人有争议,对古今相关注释一并梳理讨论,对准确把握诗意实属必要。通过讨论辨析,可以确定,诗人当年走的是青泥岭道,而不是北宋以后才开凿的白水峡道。  相似文献   

20.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人入选不能证《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