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恩美的《喜福会》以母女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国华裔在两种文化下的迷惘。本文试图从美国华裔所处的边缘状态探讨其文化身份的确认足迹,并揭示两种异质文化融合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关(Amy Tan)的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一发表,立即获得巨大成功。小说讲述了四个美籍华人家庭母女两代人的故事。母亲们在旧中国受尽磨难,最终迫不得已远离故土赴美国以求生存,女儿们则生在美国,在美国文化与教育熏陶下成长,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文化的母亲女儿两代人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本文通过对四对母女间的误解、冲突到沟通、理解的分析,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关两种文化的矛盾与对立是冲突的主因,以及诠释出中美文化由隔阂到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赵俊 《文教资料》2010,(25):24-2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真实直白地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统治下所遭遇的身份构建从茫然困惑走向勇敢自信的过程。一方面,她通过母女冲突及两代人在美国的边缘人境遇彰显美国主流文化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的回归和认同使得母女两代人对个人身份有了完整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消解。  相似文献   

5.
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 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陈媛 《科学教育》2008,(1):60-61
在国外代际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文化的研究》一书。米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最早提出代沟这一概念: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特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隔膜乃至冲突的概称。1代际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裔谭恩美笔下的《喜福会》作为一个能代表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小说,在文学史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反应了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冲突,到最后彼此间的相溶,相通。中美文化最初间的冲突,到最后两种文化能和谐相通。从侧面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在历史的长卷中的历史沧桑到现如今的蓬勃强大,这中间的不易与拼搏。现今的华裔终于可以理解上一代的做法和对祖国深刻的尊敬。  相似文献   

8.
冯维 《家庭教育》2009,(7):60-61
代沟的表现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往时,往往感到有代沟。什么是代沟呢?代沟,就是指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代沟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情感沟通。其实,在任何时代,代沟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只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文明和新技术革命空前发达,加速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新旧文化的冲突,使得当今两代人之间出现的代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激烈。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0~3岁婴幼儿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现状的研究,可以使两代人更多地关注代际冲突,并能意识到自身养育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分别抽取202个在不同幼托机构的0~3岁婴幼儿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的家庭为研究对象,探讨两代人联合教养的现状。结果显示:祖辈和父辈在教育期望、教育方法、教养内容、代际关系方面,存在协作与冲突并存的关系。研究发现,有87.62%的联合教养家庭表示发生过代际冲突,考虑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文化观念以及家庭内部并因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长和孩子在生活、文化、观念、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冲突,表明了两代人加强沟通的必要性。加强沟通,家长要改变观念,要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还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她们之间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以及女儿们的婚姻在中西观念碰撞下的失衡,而最终两种文化分歧相互谅解,达到一种文化上的交融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在晋西南地区分布很广,且非常密集,过去虽然做过一些集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但要全面认识这两种文化面貌似乎还有一定距离.各地的同期文化除有机联系的相同处外,还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地区性的差异.该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既受到豫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河南龙山文化的影响,又同时受到陕西同类文化的影响,调查主要针对闻喜县上郭村南与韩家庄接壤的丘陵地区,调查对象集中于三代及三代以前的古文化遗址及遗存,这次调查为认识晋西南地区的古文化面貌以及与河南、陕西二省的文化关系,并且为探索夏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必然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基于文化理解的当代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三个维度来审视文言文的内容与价值;基于文化理解,文言文教学才可能在现代人格的养成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文言文教学要敢于直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矛盾,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与理解传统文化的人格典范,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通常都被认为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了解和掌握了文化差异之后也未必完全能够克服冲突。新一轮和谐刚刚建立。又一轮的冲突再次兴起。原本帮助缓解冲突而建立的“文化定势”可能会导致新的冲突;“文化错位”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轮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都有鉴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主要描写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小说中,母女冲突不仅仅是由代沟引起的,其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Data from survey research on intergenerational cultural continuity in Russia shows that there is a growing gap between values and understanding of Russian ethnicity over time as links between generations become weaker.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审美价值观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会自发地加以比较,而纯粹的英美文化的教学易导致学习者抛弃本民族文化价值,变成文化虚无主义。作为异质性的中英文学具有可通约性,二者间的比较有助于彼此的理解,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学的互识和互补。当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意识要有一定的方法以及教学指导原则。通过这种中英文学对比教学,可培养学生世界性胸怀,极大地促进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该小说中,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然而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并非易事,为让女儿们真正地理解自己和中国文化,四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失时机地与女儿们交谈,讲述她们敢于脱离封建家庭,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中国式的母爱。母亲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了女儿们的心灵。曾对母亲怀有极大偏见的四位女儿开始真正理解她们的母亲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最终使文化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复兴”论自提出至今经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几代学人对复兴传统文化所进行的艰难探索.李长之的文化复兴论以儒学为本体,着重探讨文化复兴所涉及的人生观问题以及对待中西文化冲突的心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信念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李长之对整个民族性格的期待,也是复兴民族文化应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